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经济带 城市影响力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长江经济带内城市能级,确定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为核心城市;利用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模型,测算核心城市影响力。测算得出:上海市影响力范围要远远大于其他中心城市,而南京、武汉和重庆的辐射影响主要集中于周围城市;产生辐射效果大小与距离、交通网络完善程度和自身城市质量大小有关。加快长江经济带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统筹配置资源,引导人口迁移,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最大效益;加大对地处多重断裂点城市扶持力度,有利于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和传递辐射。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影响力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4T7037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09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SK2013ZD02)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1长江经济带11省市GDP总量占全国4成.长江商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04/476335.html,2014-04-30.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规划,它预示着中国依托长江,将在更大的空间视野下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激发活力,调动潜力,打造“大而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伍新木;;应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4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5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6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7 秦月;秦可德;徐长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8 傅为忠;卢军;侯静怡;;基于场强模型的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融入长三角的现状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9 马勇,黄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10 韩玉刚;焦化富;李俊峰;;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安徽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祥华;;我国城市化特征和发展进程[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黄征学;;泛渤海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基本思路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型城市政府治理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宗跃光;城镇体系网络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3期
5 李娟;构建有效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2期
6 张文合;我国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1989年04期
7 熊鹰;王克林;文先明;;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8 金晓斌;易理强;王慎敏;周寅康;;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9 吴威;陈雯;曹有挥;;过江通道建设对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段七零;;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蔡莉丽;;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珠三角经济联系结构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高鹏;何丹;;长江经济带水路运输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辉;我国区域人文环境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严奉宪;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彤;论流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朱勤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晓静;物流节点城市等级划分方法及其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7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小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金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姚士谋;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个性与共性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3 顾朝林;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4 刘妙龙,黄坤赤;武汉—九江城市集聚带发展与长江经济带中段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5 虞孝感,王合生,崔大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势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6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7 程必定;;江淮城市群及其主体功能的战略定位[J];城市;2008年12期
8 王何,逄爱梅;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2期
9 谭成文,杨开忠,谭遂;中国首都圈的概念与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10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智杰,陈永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2 刘东林,岳秀莲;西部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学全 ,戴劲松;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11期
4 王一鸣;;加快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 构筑新兴经济增长区[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5 辛文;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J];天府新论;2001年01期
6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7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乔晶,胡兵,赖景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9 ;长江经济带——充满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03期
10 马勇,黄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教授 院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 仲裁员 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研究生;长江经济带:西部发展的新动力[N];重庆日报;2014年
2 记者 商宇;“中国发展论坛·2014——建设长江经济带”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3 邱曙东;“把脉”长江经济带[N];解放日报;2003年
4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5 侯力明;信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腾飞助推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7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阳;借水洞庭,谋利长江经济带[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方东旭 杨宏生 徐天鹏;“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又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9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2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