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年
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张戈
【摘要】: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指的是企业首次透过证券交易所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企业发展的过程。IPO抑价(Initial Public Offering Under-pricing),则指的是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的情况。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抑价幅度从5%-80%不等。就我国股票市场而言,从其诞生的那天起IPO抑价现象就如影随形,一个更加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抑价水平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如:陈工孟、高宁(2000)对我国1991—1996年沪深514只IPO股票的研究发现其首日抑价高达335%;沈艺峰和陈雪颖(2002)对深市1993.3—1998.6间IPO的283只股票的统计发现其首日超额收益为132.15%。而本文所选取的2006.6—2012.2间602只中小板股票的平均首日超额收益为81.16%。这都有力地证明了该异象在我国市场的存在。 关于抑价现象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96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1975年Ibboston首次以“谜”称之。从理论上讲,若新股发行价格的制定是依据公司的真实价值及市场的需求状况来确定的,就不应该存在抑价现象,因为按照一般均衡原理,一级市场不可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然而,事实证明IPO抑价现象确实长期普遍存在。Ibboston之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众多的理论和假设。其主要的研究成果为:基于市场有效的发行阶段定价偏低和基于市场无效的投资者过渡反应两种解释。不过到目前为止,新股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一个难题,经济学家们并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解释。 经济学家和金融学者们之所以一直关注“IPO抑价之谜”的意义在于通过揭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来为提高IPO的定价效率及完善市场的分配机制做出理论建议。本文的研究目的也正是如此,我国畸高的IPO抑价率已经严重地危害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河政策制定者本身,直接的后果为:巨额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导致资源的无效率使用和分配新股及其带来的巨额无风险利润所可能引发的公平问题。更长远的看,投资者在遭受损失的同时对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的信心会越来越弱,相反,不满会与日俱增,最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可能会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2006.6—2012.2间我国中小板市场的602只股票为样本,对我国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来揭示造成我国中小板市场IPO现象的真正原因,以及每种原因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发行体制的改革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一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首先,通过对IPO抑价现象的描述和概括说明该问题的现实存在性以及在我国研究的必要性;其次,详细地介绍了论文希望通过何种方式、选择怎样的突破口、运用何种研究工具去探索问题本身,如:鉴于我国二级市场的无效假设和三大“金融异象”的内在联系,论文希望更多地从二级市场入手,并在结合一级市场的情况下通过Eviews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论文除了在数据采集上具有创新性外,在网下机构投资者询价对IPO的影响以及对IPO抑价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的分析方面也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资料做出了比较完整概括,对某些研究理论还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国外文献综述中,文章根据研究者解释角度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抑价的解释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抑价的解释;国内部分,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学者区别于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如:基于本国特殊的发行制度、发行方式以及股权分置的角度去研究IPO首日抑价现象。 第三章:我国IPO抑价的制度背景分析,本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IPO监管审核制度极其演变,通过对不同发行机制的分析和演变来说明其对IPO抑价的影响。第二部分为我国IPO的定价机制及其演变,其中不仅介绍了各种发行定价方式,还对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抑价率进行了对比,说明定价方式的市场化确实有助于抑价率的降低。 第四章:中小板IPO抑价的实证研究,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和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对所选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详细地呈现了从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到参数检验、模型修改等具体步骤,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能够显著影响我国中小板IPO抑价率的因素为:上期抑价率水平、网上认购倍数、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发行规模和上市前30天大盘收益率等。该结果不仅揭示了造成我国IPO抑价率高企的主要原因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还表明了IPO抑价率有显著的时滞效应。 第五章:对我国IPO市场的政策建议,本章先是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之前的实证结果对我国IPO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创建市场化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倡导理性投资行为、严厉打击“打新”行为,丰富投资品种等政策建议。 通过论文的实证表明,西方学者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我国中小板市场上得不到现实支撑。首先,实证中超高的认购倍数和承销商声誉的不显著等都否定了“信息传递理论”和Rock(1986)提出的“赢者诅咒”(Winner's curse)理论在我国中小板市场的适用性。其次,上市等待期指标的不显著也同样证明了“上市时间间隔假说”的不适用性。而衡量公司风险的几个指标中,只有公司规模这个表现公司稳定性和流动性风险的变量能够比较显著地影响IPO的抑价率,这和Ellul and Pagano(2003)对“风险收益对称假说”补充理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实证结果还表明,论文所选取的几个反映投资者情绪和正向反馈行为的几个变量都取得了很好的解释效果,特别是新股网上认购倍数、上市前大盘30天平均收益和上期IPO抑价率这三个指标。这都和国内外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导致我国IPO首日高抑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一、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的过度反应,而并不全是一级市场定价的无效率 本文和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排除了发行制度、发行方式的干扰,从而将力量更多地集中在市场因素的挖掘上。研究的理论来自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前者主要阐述的是发行人、承销商、投资者者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互相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博弈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发行价。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证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是他们的非理性投资造成了IPO抑价之谜。实证结果表明国外基于二级市场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在我国并不适用,我国的市场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是弱势有效市场,除此之外,诸多的卖空限制、高额的借入成本和可借入的数量有限等条件都阻碍了套利者的行为,价格更多地由乐观者或者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上市首日的价格并不真实反映和代表股票的真实价值,而是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所高估的价格,这与一级市场的定价无关。所以,要想改变目前IPO高抑价的现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遏制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同时还要对投资者进行投资理念和风险教育。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发行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IPO抑价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泓;赵震宇;;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2 韩立岩;伍燕然;;投资者情绪与IPOs之谜——抑价或者溢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3 卢杰;;上市公司新股发行高抑价率实证分析——来自中国A+H股公司的证据[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尹光霞;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异方差性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杜莘,梁洪昀,宋逢明;中国A股市场初始回报率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6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8 刘剑锋;蒋瑞波;;中国证券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来自收益率方法比的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9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10 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记军;IPO定价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邱冬阳;发行中介声誉、IPO抑价及滞后效应[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悦;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欣;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金龙;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亚;费为银;;中小板与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首日溢价的比较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王君萍;方立峰;王强;;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4 张文红;;贵州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朱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计量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李成友;杨红;刘春宇;;不同区域间棉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比分析——以新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7 秦国伟;刘利敏;;中部崛起的产业选择视角探究——安徽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梁巨伟;张健;;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严小洋;;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郭威;张珍;成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高抑价的原因探讨[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楚鹏;;贵州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6 陈志光;梅洪常;;民用汽车拥有量的预测模型——基于重庆市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7 李向东;;我国农村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李阳;;日照市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实证研究[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川;;山东省小额保险需求及可行性实证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雄;张安录;;关于征地后农村农民基本福利状况的探讨[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媛;中国股市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程彦敏;中国公司交叉上市IPO及其后价格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李冬昕;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与公司融资决策[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贾广余;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郭朋;市场情绪、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兴伟;中国创业板公司IPO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陶桂平;Knight不确定环境下分布差异度量与稳健决策数量经济学[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淳伟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娇;中国金属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艳丽;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赛;我国IPO定价效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霍徐强;湖南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门彦顺;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宇;基于混合理性投机理论的中国股市泡沫实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袁栎洲;A+H股交叉上市与权益资本成本效应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好芝;我国IPO抑价研究:制度、市场与上市公司注册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辉,彭扶民,张琴;新股发行定价与股票市场非均衡[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2 朱南,卓贤;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3 熊维勤;孟卫东;;承销商进行了IPO托市吗[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4 金鹏,周国茂;我国股票发行市场运行机制的利弊分析[J];财金贸易;1998年02期
5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6 蒋永明;蒋顺才;;西方IPO抑价理论及对中国IPO研究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7 谢赤,康萃娟;IPO承销商托市行为及其研究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董秀良,高飞;股票发行定价制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2年05期
9 潘镇;拍卖机制中的效率——对IPO询价发行方式的一种研究[J];当代财经;2002年07期
10 徐文燕,武康平;承销商托市对新股初始回报的影响——对上海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宗新;[N];中国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蓉;中国首次发行新股市场化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汪宜霞;基于抑价和溢价的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江洪波;中国A股IPO价格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熊维勤;我国IPO高抑价和询价发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7 赵莎;中国IPO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劲;中国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2 江洲;关于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余毅;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新玉;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机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刘兴华;关于IPO抑价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胡国生;中国股市IPOs行为抑价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7 段小明;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段慧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成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聂瑞;我国IPO高抑价现象的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林超群;中国新股首日抑价原因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志;;投资者博弈对新股发行抑价率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8期
2 顾昱;郑淑华;刘嘉炜;;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6期
3 曾德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4 蒋顺才;胡国柳;邓鑫;;中国A股IPO抑价率很高的一个新证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龚睿;吴岚;;IPO均衡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求索;2008年09期
6 徐的炉;邵俊岗;;2009年度中国股市IPO抑价实证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斯映红;;股权结构对IPO抑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8 符钧;;中国国有银行IPO定价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27期
9 耿照源;黄嘉蔚;;我国IPO抑价问题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8期
10 朱静;;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原因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铮;李邈;;创投持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贺炎林;张浩森;马锐敏;;IPO抑价和市场化程度—基于中国东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储一昀;仓勇涛;;分析师预测的价格可信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IPO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应益荣;上官甜;邢凯;;创业板风险度量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德春;林剑乔;;发行体制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邹健;[N];证券时报;2004年
2 屠海燕;[N];证券日报;2004年
3 杨兴云;[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九鼎德盛 肖玉航;[N];证券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姜楠;[N];证券日报;2006年
6 记者 唐玮;[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莫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张宗新;[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张宗新;[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翀;[N];上海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清;市场分割条件下股票价格差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孙自愿;基于抑价和溢价的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走势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黄方亮;价格发现与股票IPO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5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张弛;中国证券市场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毕子男;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岳琴;中国创业板市场IPO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欧辉生;上市公司股票增加发行定价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邱冬阳;发行中介声誉、IPO抑价及滞后效应[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钰;保荐代表人的工作经验能否有效降低IPO抑价?[D];厦门大学;2014年
2 解静;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股票市场IPO抑价[D];兰州大学;2014年
3 史承;创业板新股锁定期的IPO抑价因素探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4 陈璐;我国IPO定价效率与抑价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5 石磊;数据挖掘在金融业中的应用以IPO抑价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胡建茹;我国创业板企业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肖建洋;我国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股票市场IPO抑价比较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8 张长健;创业板抑价发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冠;新股发行制度深化改革后我国IPO抑价成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戴福林;股东构成与创业板IPO抑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1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