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3 14:48

  本文关键词:股票期权制与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合肥工业大学》 2008年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

刘韧  

【摘要】: 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从而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从事证券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员以及具备丰富证券公司管理经营的高管人员,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新环境下的创新能力,更是决定着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股东价值的提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高管人员激励制度不合理,导致高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尊重人力资本对于证券公司发展壮大的价值,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证券行业规范逐渐确立,证券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可以认为,当前证券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同时证券公司纷纷上市也使股权激励制度的市场环境基本具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设计适合我国政策环境、并合理有效的股权激励模式,加大对证券公司经营者及高级专业人才的激励与约束,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实现证券公司乃至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构上,本文一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现状,结合证券行业特点,对我国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设计进行理论研究,以期为证券公司改善治理结构提供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股权激励案例研究,提出现阶段证券公司值得借鉴的经验模式以及设计股权激励制度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给出股权激励设计时的要素分析和某券商激励模型的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2;F832.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提出问题及基本原理13-15
  • 1.1.1 提出问题及意义13
  • 1.1.2 股权激励基本原理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5-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17
  • 1.3 研究任务和方法17-18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8-20
  • 第二章 证券公司治理与委托代理理论20-24
  • 2.1 委托代理理论20-21
  • 2.1.1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20
  • 2.1.2 委托代理关系的缺陷20-21
  • 2.2 我国证券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21-22
  • 2.2.1 证券公司委托主体目标不明确21-22
  • 2.2.2 政府干预与证券公司所有权缺失22
  • 2.2.3 证券公司不同股东立场不同22
  • 2.3 通过股权激励解决证券公司委托代理问题22-24
  • 第三章 国内外股权激励实施现状24-37
  • 3.1 国外股权激励现状24-25
  • 3.2 国内股权激励现状25-29
  • 3.2.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革新25-27
  • 3.2.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27-29
  • 3.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案例分析29-37
  • 3.3.1 中信证券29-31
  • 3.3.2 宝钢股份31-34
  • 3.3.3 苏宁电器34-37
  • 第四章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与思路37-46
  • 4.1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条件趋于成熟37
  • 4.2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特点37-41
  • 4.2.1 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37-38
  • 4.2.2 证券公司监管机制的特殊性38-40
  • 4.2.3 证券公司现有的激励机制40-41
  • 4.3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原则41-43
  • 4.4 证券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43-46
  • 4.4.1 制度上的障碍43-44
  • 4.4.2 相关市场有效性问题44-45
  • 4.4.3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45
  • 4.4.4 观念的制约45-46
  • 第五章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设计方案46-63
  • 5.1 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的业绩考评指标46-50
  • 5.1.1 财务价值(FV)考核指标46-49
  • 5.1.2 市场价值指标(MV)49-50
  • 5.2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要素设计50-55
  • 5.2.1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50
  • 5.2.2 授予期、行权期以及股票卖出期的设计50-52
  • 5.2.3 授予数量的确定52-55
  • 5.3 股票来源的设计与行权后流通问题55-56
  • 5.3.1 大股东转让与股票回购55
  • 5.3.2 向激励对象增发股票55
  • 5.3.3 虚拟行权方法55-56
  • 5.4 某证券公司股权激励设计56-60
  • 5.4.1 某证券公司案例分析56-57
  • 5.4.2 某证券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步骤57-59
  • 5.4.3 某证券公司股权激励要素设计59-60
  • 5.5 特殊情况下股票期权的处理60-63
  • 5.5.1 雇佣关系终止60
  • 5.5.2 送红股、转增股、配股或增发新股60-61
  • 5.5.3 购并、控制权转移及破产61-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4
  • 6.1 总结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轶超;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2 万子琦;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及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宇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2 李富国,杨智斌;商业银行:高层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3 冯根福;西方国家公司经理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06期

    4 胡洁;胡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5 林晓婉,车宏生,朱敏,李姣;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状况的三年比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1年05期

    6 姚禄仕;余柳;;完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基于安徽省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7 徐晟,姚禄仕,潘立生;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的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姚禄仕;刘韧;张竹云;;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及其重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10 石金鑫;;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探讨[J];经济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对国有企业建立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昌锐;倪娟;;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朱蕾;;农产品企业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李致平,董梅生,肖转乔;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机制与绩效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岳香;洪敏;;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洪功翔;丁媛;;美国公司治理中经理人员的核心地位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曹凤岐;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研究——十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徐明宇;张春生;;三种业绩评价体系评析[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10 李成;秦旭;;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华;蔡卫星;曾诚;;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的证据[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周方召;周正;尹龙;;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海证交所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时晋;吴锦宇;;试议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控制——一种法经济的分析(初稿)[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凤荣;谈兆娜;;基于区域经济的公司绩效:对山东、浙江、广东的对比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飞;蒲实;;构建中国信托业高能多元优化治理模式[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肖剑忠;;宗教工作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严华鑫;李欣;姜越;董志;马涛;孟杰;;EVA在公路行业上市公司的应用探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10 许晨曦;忻展红;;当前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预算目标确立的问题与对策——一个基于努力程度的博弈模型[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龙建辉;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4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洪峰;基于权衡视角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海文;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金建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成长性[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及战略发展方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霍彪;不同条件下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激励博弈模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玉娟;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伟;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陆怡然;中小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沈巍宇;辽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陈冲;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彩娟;引入监管变量的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睿;我国电力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虹;股票期权制与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重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郑宇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3 李富国,杨智斌;商业银行:高层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4 冯根福;西方国家公司经理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06期

    5 官欣荣;;论我国股权激励的本土创新——股权分置改革视野下的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6 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7 麻健;;美国限薪令的中国启示[J];上海国资;2009年05期

    8 徐大伟,蔡锐,徐鸣雷;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MBO[J];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9 李晓玲;王达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08年06期

    10 孙玉梅;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问题;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增学;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葛军;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罗富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下的信息操纵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王君;基于超产权理论的中国企业股权激励敏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中文;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前;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陶巍;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洪蔚;A证券公司激励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邓洁;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陈玉芳;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崔颖;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刘佳;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宋宇力;委托代理关系下我国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徐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宋智文;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子琦;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及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论人力资本主导下国企经营者的激励体系[J];财经研究;2000年04期

    2 陈学彬,李翰,朱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3 李平,曾德明;CEO监督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郑宇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5 钟琦,钱永贵;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方式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3年09期

    6 李富国,杨智斌;商业银行:高层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7 冯根福;西方主要国家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监控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06期

    8 冯根福;西方国家公司经理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06期

    9 林晓婉,车宏生,朱敏,李姣;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状况的三年比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1年05期

    10 徐晟,赵惠芳;我国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根;;招商证券合谋外资投行高价圈钱 基金集体摒弃欲捍卫本土定价权[J];股市动态分析;2009年47期

    2 李冬洁;;二线券商的生存对策 西部证券IPO触礁后[J];英才;2010年06期

    3 陈岱松;;美国证券上市监管法律制度评析[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4 安阳;;炒新股六大误区之五:无力“补天”,国信泰然九路四败光大证券[J];股市动态分析;2009年34期

    5 王源昌;汪来喜;;从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运看资产重组的多赢原则[J];企业活力;2008年02期

    6 余音;;招商证券 值得期待的“招商系”新秀[J];证券导刊;2009年43期

    7 ;泸州老窖:放弃增资 力促华西证券上市[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28期

    8 周如昌;乡镇企业证券上市公司发展状况[J];乡镇企业研究;1997年03期

    9 ;哈投股份:参股方正证券即将上会[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17期

    10 刘永刚;李勇;;方正证券上市 金控方正初现[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岱松;;证券上市的标准监管——证券上市法定要件之国际比较[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3 陈岱松;;证券监管之法理释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于宗先;;振兴东北经济的逆向思考[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老科技工作者要迎着高科技发展继续发挥余热[A];老科技工作者为“十五”计划再做贡献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姚玮;兰晓鹏;;探讨做市商制度的信息披露[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星辰;[N];华夏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于德良;[N];证券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曹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本报记者 徐建军;[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撰稿 张艺良;[N];证券日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朱方舟;或为华西证券上市铺路 两公司再度挂牌所持股权[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樊振忠;[N];法制导报;2000年

    8 ;[N];证券时报;2004年

    9 任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潘侠;[N];证券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

    2 曹立;中国证券市场资本流量运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宁;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2 王小溪;论我国绿色证券的法律制度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喻白薇;美国证券储架注册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杨向娜;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银河证券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孙静;涉外证券内幕交易防范法律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李锐;跨境证券上市信息披露制度法律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刘丽慧;证券类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范永龙;境外公司境内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D];苏州大学;2011年

    9 周有为;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案例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孙春德;证券监管主体赔偿责任的法理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股票期权制与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5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