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8:39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政法大学》 2007年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研究

夏军  

【摘要】: 伴随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完整的证券市场,需要公司上市和公司退市这两套法律制度来共同构建,只有同时具备上市和退市这两套法律制度的证券市场,才是一个双向开放,有进有出的市场,才能通过不断吸纳优质公司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劣质公司下市这样一个“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过程,来实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既是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衡量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趋于科学的重要标志。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建立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而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建立只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以及我国的香港联交所都发展得比较成熟,退市标准的设计比较科学,退市程序规范,可以为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1994年生效的《公司法》初步确立了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变通为ST、PT制度;1999年生效的《证券法》基本上重复了1994年《公司法》的规定,对退市制度并无实质性的变动;直到2001年《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出台,退市制度才真正具有了可操作性。《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出台,PT水仙的正式退市,我国证券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才终于被打破,退市法律制度才真正步入了实施阶段。然而,退市个案的出现并不代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已经健全并得到有效的实施,相反,其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还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障碍。2006年我国《证券法》经过修订后颁布实施,但该法只针对目前各类市场主体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在上市公司退市方面基本上是对以前相关规定的重复,相对于实践尚显滞后,所以目前退市制度本身仍不完善,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究其原因,除了法律规定本身不完善之外,还有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证券市场法治信仰的缺失等深层次原因。必须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等多个环节来着手解决。只有进一步完善退市法律机制、消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程序,以及培育证券市场的法治信仰等,才能有效解决退市制度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要退市,但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障碍。这些障碍既包括实际操作中的阻力,也包括立法上的缺陷。究竟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立法存在哪些缺陷,这个问题就是作者试图研究的法律问题之一。第二,上市公司退市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出口”问题,上市公司退市并不一定就是破产退出,那么,上市公司退市之后的“出路”如何,应如何设计并用法律来规范,这个问题也正是作者试图研究的法律问题之二。第三,上市公司退市后,股东的利益如何保护也是一个难题。对于上市公司退市后股东利益的保护问题便是作者力图研究的法律问题之三。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笔者力图运用比较分析、理论结合实际、跨学科等研究方法,从法律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进行全面探究,并尝试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完善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以求促进我国退市法律制度的规则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市公司退市的概述,探讨了上市公司退市的内涵、定性和渊源,并且分析了建立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世界上主要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便为我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历史变迁,并分析了退市机制所存在的缺陷。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退市机制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本文在分析这些实施障碍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总起来讲,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虽然退市制度的实施在短期内会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些冲击,也会让一部分投资者遭受损失,但从长远来看,退出机制的建立,使得证券市场有进有出的体系得以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优化上市公司的卞体结构,,改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291.91;D922.28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概述10-21
  • (一) 上市公司退市的内涵10-11
  • (二) 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定性11-13
  • (三) 上市公司退市的分类标准13-15
  • (四) 上市公司退市的历史渊源15-17
  • (五) 建立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重要意义17-21
  • 二、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立法比较21-28
  • (一) 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比较21-25
  • (二) 上市公司退市的程序比较25-28
  • 三、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历史变迁及缺陷28-35
  • (一) 退市法律制度的空白期28-29
  • (二) 退市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29-30
  • (三) 退市法律制度的变通执行30-31
  • (四) 退市法律制度的无实质变动31
  • (五) 退市法律制度的里程碑31-33
  • (六) 我国退市法律制度的现状33-35
  • 四、制约我国退市机制形成的因素35-40
  • (一) 垄断的股权结构35-36
  • (二) 单一的市场结构体系36
  • (三) 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36-37
  • (四) 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37-39
  • (五) 证券市场法治信仰的缺失39-40
  •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建议40-48
  • (一) 上市公司退市具体制度的完善40-46
  • (二) 树立证券市场的法治信念46
  • (三) 规范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运用46-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啸宇;张建华;;山西首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2 张慧闽;;强制要约收购的概念解读[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李琳;;“创维事件”启示录[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01期

    4 ;上市之道——杨培国律师谈国内创业板(四)——民营企业上市的五个必经阶段[J];民主与法制;2011年15期

    5 赵雨昕;;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彭兴庭;;退休高官的“旋转门”[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1年08期

    7 吕永铮;;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侵害及保护措施[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8 糟剑平;汪林峰;;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社会责任的若干法律思考[J];攀登;2011年04期

    9 陈亦聪;武俊桥;;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以刑事责任为中心[J];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8期

    10 徐春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6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伟;[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2 余志勇;[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学毅;[N];证券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闻 达;[N];证券日报;2005年

    5 江苏天鼎 秦 洪;[N];证券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木易;[N];证券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勇;[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经济视点报记者 牛尚 刘金松;[N];经济视点报;2005年

    9 李萤 行业策略分析师(上海中广信息咨询传播有限公司);[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建军;[N];上海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杜晓宇;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忠诚;中美上市公司暂停、终止制度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3 于友伟;退出机制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余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退出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5 陈宝熙;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琴;关于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春瑛;我国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灵芝;我国上市公司债权的治理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杨飞云;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吴德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66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