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宏观信息冲击下的创业板短期过度反应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3:04

  本文关键词:宏观信息冲击下的创业板短期过度反应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业板市场因其清晰的市场定位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钟爱,但以“政策市”著称的我国股票市场在面对宏观信息冲击后极易产生投资者的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对于创业板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成为了行为金融学的热点。本文侧重研究了创业板投资者在面对事件冲击后短期的过度反应行为,首先对过往国内外学者对于行为金融学过度反应现象的研究作了回顾,运用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理论、过度反应理论股票市场中的过度反应现象做出论述,对股票市场投资者产生过度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就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性、高投机性、投资者的年龄、资金分布、投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理论分析创业板市场容易产生投资者过度反应现象的现实可能性,并在实证中选取Wind金融数据库中创业板指数的日开收盘价、深证成指的日开收盘价和深市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实证样本,采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CAR模型就创业板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进行实证,并以深市整体市场作为实证的对比,使实证结果更具客观性。首先依据股指的过度波动选取出引起创业板指数和深证成指过度波动的宏观经济事件,以发生日当天作为模型的事件日,事件日的后5个交易日为形成期,以便投资者对事件做出充分反应,形成期后的20个交易日为检验期,以检验期构建指标的价格反转来验证过度反应现象是否存在。在形成期与检验期内依据创业板指数与个股构建ACAR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性检验是实证部分的关键所在,通过检验是否发生价格的反转现象来就事件冲击是否引起我国创业板投资者过度反应现象进行实证。结论如下:在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样本期内,通过对创业板的日收益率的指标构建与实证检验中并未发现投资者在面对正向信息冲击后产生短期的过度反应现象。而在面对负向信息冲击时,创业板的投资者表现出了明显的短期过度反应现象;通过对创业板个股组成的“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的指标构建与实证检验中,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同时发现创业板指数相比较于个股构建的“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提早4个交易日产生价格反转的现象,为投资者投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创新之处在于从创业板指数与个股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过度反应现象,并选取深市整体股票市场作为实证的对比,使得结论更加客观可靠。
【关键词】:过度反应 过度自信 深市创业板 CA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基本思路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创新之处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4-23
  • 2.1 文献综述14-19
  • 2.1.1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2.1.2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2.1.3 文献评述18-19
  • 2.2 宏观信息定义19
  • 2.3 过度反应理论19-20
  • 2.4 过度自信理论20-23
  • 第三章 创业板产生过度反应的机理分析23-35
  • 3.1 投资者过度反应的一般行为过程23-25
  • 3.1.1 过度反应现象的行为表现23
  • 3.1.2 引发过度反应的心理学成因23-25
  • 3.2 创业板市场过度反应的形成特点25-35
  • 3.2.1 公司的高风险加剧投资者反应程度25-27
  • 3.2.2 市场的高投机性易引发过度反应27-29
  • 3.2.3 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显著29-33
  • 3.2.4 市场有效性缺乏易引发过度反应33-35
  • 第四章 创业板过度反应实证的模型构建35-41
  • 4.1 对于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模型选择35
  • 4.2 过度反应的实证模型构建35-40
  • 4.2.1 模型的实证假设35-36
  • 4.2.2 事件研究法下的CAR模型设计及指标构建36-40
  • 4.3 实证样本与时间段选取40-41
  • 第五章 创业板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41-58
  • 5.1 事件日与时间区间划分41-45
  • 5.1.1 过度波动与事件日选择41-44
  • 5.1.2 各形成期与检验期划分结果44-45
  • 5.2 股指的过度反应实证检验45-50
  • 5.2.1 股指的ACAR指标的正态分布检验45
  • 5.2.2 创业板指数过度反应的实证结果45-48
  • 5.2.3 深证成指过度反应的实证结果48-50
  • 5.3 个股组合的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50-56
  • 5.3.1 个股组合的ACAR指标的正态分布检验50-51
  • 5.3.2 创业板个股组合过度反应的实证结果51-54
  • 5.3.3 深市非创业板个股组合过度反应的实证结果54-56
  • 5.4 创业板过度反应实证总结56-58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58-60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研究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5
  • 学位论文数据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东,毕秋香;日内价格行为与短期过度反应:中国股市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邹小們,钱英;我国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的过度反应[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06期

3 楚鹰,田源;过度反应持续时间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4 张高兴,吕良宏;我国股市中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实证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杨善林,王素凤;股市中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6 蔡珞珈;朱昊;;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7 林树;李翔;;“牛市”与“熊市”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十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07年03期

8 吴玉桐;梁静国;;过度反应、股市危机与应对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9 代文玲;;沪市A股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6期

10 史玉伟;伍燕然;;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解释与实证检验[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所地;;中国股市价格过度反应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劲松;王其文;;过度反应还是反应不足? 基于股指模拟交易的中外股市信息反应模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向明;过度反应、噪音交易与证券投资策略[D];浙江大学;2006年

2 郭强;上海股票市场异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岱岳;宏观信息冲击下的创业板短期过度反应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志刚;沪市“过度反应”的实证与理论解释[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黄峰;我国股市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2003年

4 高鑫;上海A股市场过度反应的证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伟;股票日内价格过度反应的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岳婷婷;我国股市过度反应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7 黄江文;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林陈燕;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9 刘晓琳;我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现象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张金民;信息不对称下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宏观信息冲击下的创业板短期过度反应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5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