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风险机制的理论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0-04-07 12:56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也揭示了宏观金融体系的错综复杂性,我们亟须建立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机制,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此次次贷危机进行分析,将资产证券化风险分为现金流风险、结构风险和系统风险,把风险研究从纯技术层面提升到了制度层面,并将这三种风险归为两大类,-类是资产证券化本身设计所产生的风险,建议从微观上管理进行防范,另一类是系统风险,建议从宏观上监管进行防范,另外,市场风险受到负面冲击后风险会在各经济部门间传导,风险并非单一存在,因此,需要构建宏微观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如何把握监管的力度和范围才能使政府有效监管,以弥补微观监管的缺陷,并提出具体的宏微观监管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最简单的逻辑过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分析法、逻辑推理和博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系统风险理论、风险隔离理论和风险监管理论这三个方面研究成果,并以这三种理论为研究基础。然后阐述了风险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说明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风险存在的理论和市场环境,再结合次贷危机,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说明资产证券化理论上的交易设计与现实的运行存在巨大差距,得出信用制度设计的重要性的结论,并指出风险隔离和金融体系的在哪些方面存在制度漏洞。最后,针对这些漏洞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相关风险防范的政策和建议,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政府部门有效监管的力度临界点是对发行机构的处罚应等于其不规范操作时获得的收益,二是除了要从微观上进行风险防范制度的设计和监管,更要从宏观上防范整个系统风险,做好宏观审慎监管。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其潜在风险系统性的分析,从宏微观角度来提出政策建议以防范风险,对于理解国际社会今后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相关做法以及把握预测国际金融风险监管未来的走向有着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0.91;F224.32
本文编号:2617937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0.91;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德旭;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若干判断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0年08期
2 张超英;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经济学意义的再认识[J];财贸经济;2002年11期
3 张超英;关于资产证券化动因的理论探析[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4 周建松;陶永诚;王丹;;构建宏观、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新型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理论研讨会综述[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5 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J];红旗文稿;2008年13期
6 邓翔;李雪娇;;“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7 宫小琳;卞江;;中国宏观金融中的国民经济部门间传染机制[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8 王开国;关于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9 张丽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现状及提高比率的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04年10期
10 李文泓;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向东;[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保岳;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本文编号:2617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1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