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
发布时间:2020-04-27 11:41
【摘要】: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旨在通过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债务代理成本形成机理;其次,基于中国公司极少发行债券的特殊背景,选择合理的债务代理成本计量指标;最后,实证检验深圳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若能在实践方面证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高能使公司获得较低的债务代理成本,那么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改善投资者关系,将更有利于公司的价值增值及长远发展。 具体来说,本文着力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鉴于大多数学者关注股权代理成本的情形下,本文把视角定位于债务代理成本。债务代理成本的形成机理可以从以下思路明确得出:“股东(经理)与债权人目标函数不一致→股东(经理)—债权人冲突→债务代理成本”。 第二,国外研究债务代理成本都是基于成熟的企业债券市场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背景,以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的加权平均收益率与具有同样到期时间的国债收益率之差作为债务代理成本的替代变量;而现阶段国内制度背景、市场环境与国外差异大,如在国内只有很少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本文试图建立以利息支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利息支出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具有中国实际背景的债务代理成本指标。 第三,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利息支出率相对指标模型、利息支出绝对指标模型,以深交所诚信档案的信息考核评级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计量指标,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关系。 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对公司债务代理成本产生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在该背景下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研究不足。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这部分具体回顾信息披露质量的内涵和标准,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动因;债务代理成本的定义和债务代理成本的计量;国内外在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债务代理成本方面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简单评述。 第三部分,制度背景。这部分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具体介绍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然后结合美国的债券市场,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基本情况。 第四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这部分首先分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具体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债务代理成本形成机理;然后在这理论基础上提出文章的研究假设。 第五部分,研究设计。本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各种研究所采用的债务代理成本、信息披露质量的计量方法,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采用利息支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利息支出作为计量债务代理成本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考核评级为信息披露质量的代理指标,并分析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模型。 第六部分,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这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变量描述性统计,然后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接着实证检验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代理成本影响。最后对实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文章具体分析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像理论分析那样降低债务代理成本,并进一步分析投资者是否关心信息披露评级。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笔者梳理前面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础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相应地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采用深圳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内容、数据,在完全不同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监管环境的市场环境下,如中国上市公司很少发行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中国投资者保护较弱,进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考评作为信息披露质量得代理变量,利息支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利息支出作为衡量债务代理成本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现阶段公司债务大部分由银行借款构成债务代理成本的实际反映。验证债务代理成本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给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5;F832.51
本文编号:2642219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5;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伟;沈艺峰;;大股东控制、资产替代与债权人保护[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王刚;;负债代理成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4期
3 向凯;;公司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J];财会通讯;2009年09期
4 张宗新;张晓荣;廖士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5 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6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7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8 童盼,陆正飞;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研究述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06期
9 胡奕明;周伟;;债权人监督: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来自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10 高雷;何少华;仪垂林;;国家控制、政府干预、银行债务与资金侵占[J];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642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4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