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股价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9:03

  本文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股价的非对称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GDP累计值已跃居世界第二。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9%,从数值上看,显然并不乐观,但由于我国GDP的基数比较大,因此按这个速度增长所带来的GDP量的增长也超过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如何在这个大的基数上做到健康、有序的中高速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2015年的经济大事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证券市场A股行情,在经历了一轮牛熊市的轮换后,上证指数从2014年4月的2026.36点开始不断上升,到2015年6月12日达到了七年以来的最高点5178点,随后又大跌至3500点附近,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救市政策,市场依旧处于震荡阶段,最低曾跌至2687点。这一年的牛市吸引了很多新的投资者,但不少投资者在此轮牛熊市轮换中经济损失惨重,投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振兴股票市场就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股票市场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间相继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指期货的退出、创业板的成立以及融资融券的推广等,股票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旧不成熟。因此,在我们逐渐放开宏观调控,让市场发挥自身应有效率的同时,也应给予股票市场一定的政策指导,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其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往往被视为“最后的铁拳”,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可同时作用于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它往往传达了货币当局强烈的调控意图,以达到最终对基础货币量的调控。但由于其效果过于强烈,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诸多争论,因此它在最近二十年来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国从2007年开始,便频繁的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对抗外汇占款迅增的冲击,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高上调达到21.5%,所以存款准备金率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下降空间。随着经济的向前推进,很多产业效益下滑,特别是2015年的股灾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了损失,股票市场萎靡不振,为了刺激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有序开展,中央银行在2015年下半年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率,在2016年2月29日又再一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因此如果能准确分析存款准备金率与股市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发挥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准确作用,产生针对性效果,使得股市市场能够复苏。在分析存款准备金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时,本文选取上市银行的股价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一从相关系数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与上市银行股价的相关性大于与整个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由于整个股票市场覆盖面广涉及行业较多,如果进行综合分析,那么就不能准确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作用效果,从而导致结论的不准确;二银行是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影响行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影响银行的信用扩张倍数,银行的信用扩张倍数又可以影响整个宏观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借贷数量等,而股票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本市场,其运行发展与这些指标的大小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准确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股市的影响,银行就能够更好的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对它产生的影响,准确的反应整个作用机制,进而让该机制准确的传导到股票市场,从而使存款准备金发挥最大调控效果。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对中外文献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外文文献是从存款准备金率的分析方法着手进行介绍,中文文献是从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作用机制进行展开,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存款准备金在我国的作用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概括,首先介绍了存款准备金的定义、分类、历史起源及信用创造过程,其次是分析了存款准备金对股市产生作用的理论依据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对银行产生的影响,最后回顾了我国历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程以及它对股市的影响幅度,论证选择银行股价作为研究的原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关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银行股价的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第三章分析长期的影响,包括三个小节,其中第一节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价的负向影响,分别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简单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来辩证的分析这种影响;第二节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的非对称影响,通过EGARCH模型,建立残差方程,分析波动性的非对称性,得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的促进作用大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的抑制作用;第三节是对比分析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冲击下的不同表现,得出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大于对国有银行的影响。第四章则是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银行股价的短期影响,采用的方法为事件研究法,一方面,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方向与累计非正常收益的正负性做比较,判断二者关系间的正负性;另一方面,对累计非正常收益与存款准备金率做回归方程,引入虚拟变量,存款准备金下调时为1,上调为0,也得出了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市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的刺激作用大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的抑制作用。第五章是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原因分析,原因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货币政策本身所具有的传导机制和反应时滞;二是市场的偏好,即更倾向于对利好信息产生反应;三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同的经营特点导致了二者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不同;四是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不同导致市场的反应不一;五是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等。在对结论进行原因分析后,第六部分就对这些原因提出政策和建议,主要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四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使政策传递的整个过程具备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和同类文献相比,本文并未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存款准备金的历史和相关作用机制及理论进行冗长陈述,而是主要分析它对股价的影响,特别是对银行的作用过程,从而为后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二、本文最大的一个创新之处,就是在分析存款准本金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时,不仅是分析它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还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非对称性,同时本文的非对称性是针对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个角度,从上调和下调的作用效果不同来分析,而国内外很多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价影响的非对称性的研究都是从股市角度出发,即存款准备金率分别在牛市和熊市之间的不同表现,即使有对存款准备金率本身的上调和下降的非对称分析,也是不全面的,如仅仅从短期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论证,而本文则是长期和短期进行了综合分析,长期通过建立EGARCH非对称模型,短期采用事件研究法,全面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分析。三、本文还将国有银行与上市股份制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无论从负向影响角度,还是非对称影响方面,存款准备金率对上市股份制银行股价的影响都大于对国有银行股价的影响。而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国有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多于股份制银行,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国有银行的影响应该大于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通过进行分析,本文推测可能是由于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导致两种银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的变动的反应不一。本文的整体研究有以下两点不足:一、在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累积非正常收益时,由于本文采用的股价是上市银行的加权股价指数,没有分成不同银行进行统计,因此得出的数据结果就比较少,只能通过计算数值的多少来分析它们间的负向影响,而不能采用统计指标t值等进行分析,从而可能导致在计量上的准确性不足。二、在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时,还应该进行稳定性检验,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宣布变动的当日及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其他的事件来影响股价的变动,但由于数据比较难获取和统计,本文便没有进行这一部分的分析,导致整个分析过程不完整。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股价 非对称影响 EGARCH模型 事件研究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822.0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1. 绪论16-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6-18
  • 1.1.1 研究背景16-17
  • 1.1.2 研究意义17-18
  • 1.2 文献综述18-23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8-20
  • 1.2.2 国内文献综述20-23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23-25
  • 1.3.1 研究方法23-24
  • 1.3.2 本文框架24-25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5-27
  •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27-38
  • 2.1 存款准备金相关内容27-29
  • 2.1.1 存款准备金简介27-28
  • 2.1.2 存款准备金对货币市场的作用过程28-29
  • 2.2 存款准备金作用于股市的理论分析29-34
  • 2.2.1 传导理论分析30-32
  • 2.2.2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上市银行的影响32-34
  • 2.3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进程及股市表现34-38
  • 2.3.1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进程34-36
  • 2.3.2 股市综合表现36-38
  • 3. 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对银行股价的长期效应研究38-55
  • 3.1 数据与研究方法38-39
  • 3.1.1 数据选择38
  • 3.1.2 研究方法38-39
  • 3.2 最小二乘回归分析39-46
  • 3.2.1 描述性检验39
  • 3.2.2 一般性检验39-41
  • 3.2.3 回归分析41-46
  • 3.3 非对称性分析46-48
  • 3.3.1 模型构造46-47
  • 3.3.2 ARCH检验47
  • 3.3.3 EGARCH模型47-48
  • 3.4 不同类型银行的对比48-53
  • 3.4.1 存款准备金对国有银行股价的影响48-51
  • 3.4.2 存款准备金对股份制银行股价的影响51-53
  • 3.5 小结53-55
  • 4. 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对银行股价的短期效应研究55-61
  • 4.1 事件研究法55-57
  • 4.1.1 研究步骤55-56
  • 4.1.2 数据与方法选择56-57
  • 4.2 实证分析57-60
  • 4.2.1 存款准备金变动对银行股价的负向影响57-58
  • 4.2.2 存款准备金变动对银行股价的非对称影响58-60
  • 4.3 小结60-61
  • 5. 结论和原因分析61-65
  • 5.1 结论61
  • 5.2 影响因素分析61-65
  • 5.2.1 宏观政策的传导机制61-62
  • 5.2.2 市场偏好“利好消息”62-63
  • 5.2.3 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63
  • 5.2.4 投资者的预期心理63-64
  • 5.2.5 外在因素64-65
  • 6. 政策建议65-68
  • 参考文献68-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解决我国股价指数与股价背离的方案[J];当代经济;2009年06期

2 屈定坤;股价指数的编制方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年06期

3 张一平;吴大忠;;1993年11月深证股价指数[J];证券市场导报;1993年06期

4 ;1993年11月深证综合股价指数日K线图[J];证券市场导报;1993年06期

5 ;股价指数及成交统计[J];证券市场导报;1994年10期

6 夏南新;论股价指数[J];统计与预测;1996年03期

7 刘建辉;对我国股价指数编制方法的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8 熊俊顺;我国股价指数及其编制中的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0年04期

9 谷文艳;美国各主要股价指数解析[J];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06期

10 陈锦旗;我国股价指数的统计编制[J];浙江金融;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艳芬;;股价指数的综合影响因素动态模型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侯建荣;黄丹;顾锋;;基于分形时变维数变化的股价突变动力学特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肖立见 王晓津;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的六大特征[N];证券时报;2009年

2 文兴;成功炒股之九技[N];证券时报;2011年

3 田舍;美国股价跌向五年来低点[N];国际商报;2003年

4 田舍;就业攀升美欧股市上扬[N];国际商报;2003年

5 记者  陈晓刚 ;亚太股市劲舞“五·一九”[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记者 齐士扬;美股反弹 金价走低[N];证券日报;2003年

7 曼氏金融(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Andrew Lu;由国际市场看股价指数期货的操作[N];期货日报;2006年

8 金元期货 冯伟民;数字背后的投资哲理[N];证券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心韬;亚太股市先抑后扬[N];中国证券报;2010年

10 ;台湾股市暴涨275.25点[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连端清;股价变动与上市公司固定资本投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韩士专;噪声背景下的股市反馈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 勇;中国股价行为金融计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股价指数与股价背离的实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斌;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短期股价预测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艳奇;银行股票同步性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思惠;股价“同辈效应”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徐小青;银行股股价泡沫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6 罗莎;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股价的非对称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7 刘新华;中国A股市场股价指数动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颖;中国股价指数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赖国伟;沪深证交所流通A股股价指数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李晓露;国际板对A股股价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股价的非对称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