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0 16:47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现实问题的学说,该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说,比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假说更符合金融市场或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市场现象。目前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热门领域。我国理论界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时间还尚短,且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投资领域的。因此,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包括融资结构的选择、融资时机的确定和融资量的确定等方面。由于理论前提的缺陷和制度环境的不同,西方融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我国国情,因此,本文拟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之上,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作为研究主线以期能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构大致如下: 第1章导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回顾,界定相关概念,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概述,着重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简单列举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科。第3章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采集大量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特征,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并根据政策的变化相机抉择融资时机和融资量。第4章主要分析了内部主体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第5章分析了外部主体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第6章为本文的目标和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文中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
【图文】:
数据来源:2004—2009 数据来源色诺芬数据库计算得出;1995—2003 年数据引自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117 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比例如表3—2所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如图表 3—3 西方七国的企业融资结构 (单位:%)国家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日本 平均内部融资 75 54 46 62 44 75 34 55.71外部融资 25 46 54 38 56 25 66 44.29其中:来自金融市场 13 19 13 3 13 8 7 10.86来自金融机构 12 21 46 23 39 24 59 32.00其他 0 6 -5 12 4 -7 0 1.43注:美国的数据为 1944~1990 年的平均数,其他国家为 1970~1985 平均数资料来源:转引自原红旗.上市司配股行为与经济后果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社.2004。从表 3—2 和表 3—3 可以看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更偏好于内源融资,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公司达到 75%。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的外源融资比例较高,但大部分外源融资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而非来自金融市场。也就是说,股权融资只占很小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外源融资为主,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刚好相反。结合表 3—2 和图 3—1 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显示出比较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1)学者们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大多数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
数据来源: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选择情况调查问卷分析》,44 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图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陆正飞、高强还考察了企业在上市后发行债券占外源融资的比重。在他们获得的 397 份有效样本中,共有 136 家企业上市后发行过公司债券,占有效样本的34.26%。如表 3—5 所示。表 3—5 发行公司债券占外源融资比例公司债券所占比重 样本数 比重(%)A.10%以下 128 94.12B.10% ~20% 4 2.94C.20% ~30% 2 1.47D.30% ~40% 0 0E.40% ~50% 1 7.35F.50%以上 1 7.35从表 3—5 可见,在 136 家上市后发行过公司债券的企业中,有 94%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融资额只占外源融资总额的 10%以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国内学者的解释主要有:①现行的制度和政策。黄少安、张岗(2001)[23]就把股权融资偏好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低,其深层的原因为制度和政策。苗雨、刘丽娟(2006)[24]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6.6;F832.51;F224.32
本文编号:2672910
【图文】:
数据来源:2004—2009 数据来源色诺芬数据库计算得出;1995—2003 年数据引自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117 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比例如表3—2所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如图表 3—3 西方七国的企业融资结构 (单位:%)国家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日本 平均内部融资 75 54 46 62 44 75 34 55.71外部融资 25 46 54 38 56 25 66 44.29其中:来自金融市场 13 19 13 3 13 8 7 10.86来自金融机构 12 21 46 23 39 24 59 32.00其他 0 6 -5 12 4 -7 0 1.43注:美国的数据为 1944~1990 年的平均数,其他国家为 1970~1985 平均数资料来源:转引自原红旗.上市司配股行为与经济后果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社.2004。从表 3—2 和表 3—3 可以看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更偏好于内源融资,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公司达到 75%。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的外源融资比例较高,但大部分外源融资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而非来自金融市场。也就是说,股权融资只占很小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外源融资为主,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刚好相反。结合表 3—2 和图 3—1 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以股权融资为主,显示出比较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1)学者们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研究大多数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
数据来源: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选择情况调查问卷分析》,44 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图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陆正飞、高强还考察了企业在上市后发行债券占外源融资的比重。在他们获得的 397 份有效样本中,共有 136 家企业上市后发行过公司债券,占有效样本的34.26%。如表 3—5 所示。表 3—5 发行公司债券占外源融资比例公司债券所占比重 样本数 比重(%)A.10%以下 128 94.12B.10% ~20% 4 2.94C.20% ~30% 2 1.47D.30% ~40% 0 0E.40% ~50% 1 7.35F.50%以上 1 7.35从表 3—5 可见,在 136 家上市后发行过公司债券的企业中,有 94%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融资额只占外源融资总额的 10%以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国内学者的解释主要有:①现行的制度和政策。黄少安、张岗(2001)[23]就把股权融资偏好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低,其深层的原因为制度和政策。苗雨、刘丽娟(2006)[24]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6.6;F832.51;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杰;姚海鑫;;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及监管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2 陈祥有;;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3 苗雨;刘丽娟;;从制度层面看股权融资偏好[J];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01期
4 陈绍刚;段聪菲;;基于不同信息状态的经理人年薪制确定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5期
5 方齐云;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N·A·西蒙满意决策论介评[J];经济评论;1994年04期
6 许小年;有效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5期
7 斯道廷·坦尼夫,张春霖,路·白瑞福特;建立现代市场制度: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4期
8 杨波,陆静,梁铄;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4年02期
9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10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672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7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