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融券卖空交易与公司盈余管理的互动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21:01
【摘要】: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融资融券交易是其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交易制度。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成熟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国家对资本市场建设的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市场风险超出可控范围,信用交易是不被允许的。但我国证券市场成长速度快,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机制已经逐渐完善成熟。备受关注的融资融券交易的启动已经迎来了合适的时机。为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健康发展,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试行融资融券交易业务,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卖空限制得到了部分解除,我国证券市场开启了信用交易的新篇章。借鉴国外资本市场经验,融资融券制度具有价格稳定器的作用,能够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因为融资融券开放会对资本市场带来众多的好处,市场参与者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与此同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是建立做空规则的必然选择,如果缺乏做空机制,只有在股价上涨时,投资者会从中获利,这种非理性的上涨最终会带来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即所谓的暴涨暴跌。在“615”股灾发生后,融资融券制度的正面作用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由于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受到市场有效性、信息不对称、雄厚资金投资者操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融资融券制度是否能发挥其正面作用,其政策效应是好是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晰。因为融资融券制度会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所以有必要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市场效应,也要分析其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影响。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市场效应已在多个方面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论证与研究,但关于其对微观主体——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还较少,而本文通过研究融券卖空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的互动效应,一方面,可以丰富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效应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也对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交易、构建符合我国发展特色的金融交易体系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和现有研究基础,本文以我国2010年3月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后至2016年12月31日为研究区间,以第五次扩容前列入可融券交易名单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盈余管理视角,以融券交易额度量融券卖空程度,以盈余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相关文献梳理。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证券市场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两个角度,收集整理国内外文献,重点梳理了研究融资融券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分析融券交易和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互动效应。其次,从理论上对融券卖空行为和盈余管理之间的传导效应进行分析,揭示融券卖空行为如何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以及盈余管理行为如何反映在融券卖空水平,理论分析融券卖空交易和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后续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效应铺好理论基础。第三,建立两个独立的单方程模型,首先以融券交易水平为解释变量,以盈余管理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单方向考察分析融券卖空水平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其次,以盈余管理水平为解释变量,以融券水平为被解释变量,考察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会被证券市场识别,导致公司股票融券卖出水平提高。第四,运用Hausman设定检验对融券交易与盈余管理的之间是否存在内生性进行检验,结合检验结果,设定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2SLS方法对联立方程进行系统性估计,双向研究融券交易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反映,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融资融券经济后果的争议提供新的经验证据。最后,根据已有分析,文章得到以下结论:在不排除内生性影响的情况下,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越高,融券卖空水平越低;公司股票被融券卖空越多,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在排除内生性影响的情况下,融券卖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由负相关关系变为正相关关系,即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公司被融券卖空的可能性越高;公司被融券卖空越多,则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真实盈余管理和融券卖空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从试点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之中,文章在研究融券交易与盈余管理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为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处罚成本;完善会计准则;定期对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进行审查,稳步推进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应主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促进公司价值有序平稳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梅芳;王玮;;融资融券业务与股票风险:抑制或助推?——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J];投资研究;2015年08期

2 李志生;杜爽;林秉旋;;卖空交易与股票价格稳定性——来自中国融资融券市场的自然实验[J];金融研究;2015年06期

3 陈海强;范云菲;;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方法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5年06期

4 李志生;陈晨;林秉旋;;卖空机制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吗?——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5年04期

5 方立兵;肖斌卿;;融资融券失衡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2期

6 陈晖丽;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J];中国会计评论;2014年Z1期

7 李科;徐龙炳;朱伟骅;;卖空限制与股票错误定价——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8 方立兵;刘烨;;融资融券大扩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提升了吗?[J];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0期

9 周卓群;刘旭伟;;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19期

10 陈晖丽;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年09期



本文编号:2677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77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