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IPO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9 04:54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融资与资源配置两大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股市在两次扩容后,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缓解部分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公司存在的资金需求短缺问题。上市公司能够通过IPO方式募集到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需但不能通过内部筹措等方式解决的短缺资金。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国家也鼓励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通过IPO方式募集所需资金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上市公司在使用募股资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以及中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完善造成了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在募股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投向的现象普遍存在,与配股、增发相比,以实行首发的新上市的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现象最为严重;(2)部分上市公司募股资金使用管理及其披露不够规范,披露时存在虚假披露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未及时披露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剩余募股资金未作披露以及没有对变更募股资金投向信息做完整充分地披露等问题;(3)部分上市公司募股资金达到预期效益的比例较低,甚至部分上市公司在募股资金投入使用完毕后,经营业绩不仅没有有效增长,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的现象;(4)上市公司在资金募集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非理性现象,表现为部分公司在取得募股资金后并没有按照原计划用于项目投资建设,而是将其用于某些高风险财务性投资,以获取高投资回报率;(5)部分上市公司超募金额规模庞大,且超募部分资金迟迟不能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此现象在创业板、中小板表现得更为突出。 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在募股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将其归纳为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大方面。 就外部原因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在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的使用投向,或是出现募股资金使用完毕后实际收益未达到预期收益的现象;(2)法律监管不完善,在募股资金使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或有法难依现象;(3)地方政府干预色彩严重,表现为政府在某些不适宜情形下变相干预募股资金使用;(4)中小投资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投资决策知识,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或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就内部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整体不高。治理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在许多方面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无法对募股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很好地管理与监督,致使募股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2)部分上市公司融资目的不明确,未提出妥当的使用规划,表现为在进行募资前未有明确的目的和符合公司实际的可行性分析,导致在募股资金使用时未严格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3)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刻意改变募股资金使用计划的心理。 关于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国外相关文献较少,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募股资金变更的动因或是影响因素分析和募股资金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分析两大方面,很少看到对募股资金使用后达到的预期效益情况进行的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主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IPO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其中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衡量指标由募股资金中变更资金投向金额占募股资金总额的比例和募股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的项目中达到预期使用效益的项目总额占总体募股资金的比例两项构成;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募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及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干预力度与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理论分析提出了四个假设,以深市2005—2007年通过IPO方式上市、并在2009年年报中披露已完成募股资金使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样本公司的IPO募股资金使用情况且探讨了影响募股资金使用的相关因素,并通过量化加权的方式整理统计,然后将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接着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助SPSS18.0统计软件对我国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募股资金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现为治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投向的比例更低,而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资金占总募股资金的比例更高。 (2)上市公司募股资金使用期间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与募股资金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在募股资金使用期间,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更高,其变更募股资金使用投向的比例更低,而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资金占总募股资金的比例更高。 (3)政府对公司所在行业的干预力度与上市公司IPO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表现为政府对其所在行业干预力度更大的公司变更募股资金使用投向的比例更高,而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资金占总募股资金的比例更低。 (4)宏观经济形势与上市公司IPO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存在相关关系,表现为在募股资金使用期内,国家GDP增长率的变化与变更募股资金使用投向的比例具有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而与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资金占总募股资金的比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针对得出的实证结果,本文随后对如何提高募股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募股资金使用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包括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为上市公司创造良好融资环境三个方面。 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募股资金使用情况作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主要的贡献包括以下方面: (1)在研究募股资金变更投向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募股资金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益的因素。上市公司将募股资金用于招股说明书中的项目建设,以此来实现提高公司发展能力和扩大公司规模的目标。本文将募股资金投向的所有项目建设是否达到的预期效益予以统计整理,得出上市公司达到预期效益的项目资金占总募股资金比例指标,量化了上市公司募股资金使用情况,因此更有说服力。 (2)本文将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引入影响IPO募股资金使用情况的因素。目前关于募股资金使用的研究大多是从企业内部的公司特征、财务指标等内在因素考虑,而从政府的干预力度、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等外部因素考虑的较少。由于笔者认为当今的企业受外界政治经济等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我国的上市公司会因国家政策倾斜、国家宏观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等宏观环境变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从我国企业生存的实际状况出发,将宏观经济经济环境波动的因素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之一予以考虑,并得出其对募股资金的使用确实存在一定影响的结论。 本文在文末提出在今后研究中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寻求合适的方法,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且将上市公司的募股资金达到预期效益的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考察按原定计划完成的募股资金达到预期效益与变更募股资金投向达到预期效益的情况,以便为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募股资金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时可以对政府对各个行业的行政干预力度做更为准确地计量,将指标更加具体化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在今后研究时还可以考虑在回归模型中加入更多的控制变量,令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诗才;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滥用的成因分析与治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2 刘斌;段特奇;周轶强;;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的市场反应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3 刘少波,戴文慧;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4 王森;股票市场:中国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J];经济问题;2002年02期

5 李虎;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战略与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6 施东晖,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及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1期

7 曾芒,叶红雨;我国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童生;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分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崇惠;山东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丽华;湖北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0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20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