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股利政策:市场反应及动因
发布时间:2020-07-30 04:25
【摘要】:近年来,“高送转”的股票股利分配方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热点,被上市公司及投资者争相追捧。但是实质上,“高送转”只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高送转”带给投资者的只是虚假繁荣。在投资者理性框架下,股票送转不会对投资者利益产生影响,因而不应该产生所谓“高送转”行情。非理性“高送转”逐渐成为投资炒作的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就变得非常必要。本文对“高送转”市场反应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对2006-2016年我国A股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在预案公告日和除权除息日的超额收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采用事件分析法,从全样本、不同板块、不同市场状态、不同送转比例等角度出发,发现“高送转”在事件区间均能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这种超额收益是投资者追逐“高送转”的主要原因。随后,运用Logistic模型对2013-2016年A股上市公司“高送转”的动因进行研究,从信号传递理论、股本扩张理论、股利迎合理论、最适合价格区间理论等出发,研究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动因。通过两部分研究来探讨为什么“高送转”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追逐热点。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对“高送转”超额收益的研究可以发现“高送转”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尽管理性框架下“高送转”不会造成公司价值的变动,但实际操作中仍然会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在不同板块、不同市场状态、不同送转比的样本中均会有所差异。第二,关于上市公司为什么进行“高送转”,本文的实证结果能够解释最适价格区间理论、股本扩张理论、股利迎合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的假设,上市公司存在通过高送转降低股价、扩张股本、迎合大股东需求、传递公司经营良好信号的动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图文】:
3.3.2不同送转比例的公司数壚占比描述性统计逡逑对“高送转”总体样本根据不同的送转比例进行划分,主要对送转比[0.5,1]及[1,1.5]逡逑的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2及图3.2。逡逑18逡逑
逦占比逡逑图3.2邋2006-2016年不同送转比例的公司数量及占比逡逑对表3.2及图3.2进行研宄发现,随着“高送转”热度的上升,众多公司纷纷加逡逑入“高送转”行列,送转比例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06年到2016年,每10股送逡逑转5-10股(送转比0.5-1)的公司比例维持在下行趋势,至2015、2016年己经徘徊在逡逑26%左右的比例,而每10股送转10-15股的公司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上升,且近几年逡逑送转比大于1.5的公司数量和比例均快速上升。较低比例的送转公司占比明显减少,逡逑较高送转比例的公司占比增加
3.4.1全样本预案公告日、除权除息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逡逑对全样本的超额收益进行实证研宄,获取平均超额收益(AAR)和累计平均超额逡逑收益(CAAR),分红预案公告日和除权除息日的结果分别见图3.3和3.4,对超额收逡逑益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5。逡逑(1)预案公告日市场反应逡逑!邋0.045逦4.159%逡逑3.856%邋m逡逑I邋0.040逡逑3.326%X?^逡逑,邋2,26^^逡逑0.030逡逑0.025逦2.047%2-148%21f3>^逡逑0.020邋1邋-7^^***邋"邋?逡逑0.015逦08480/0^>^逡逑0邋0,0逦^^^^00.484%n邋?7<y逦°-633%0.500%0.530%逡逑0.005逡逑-5逦-4逦-3逦-2逦-1逦0逦1逦2逦3逦4逦5逡逑ssaa#!iB?AAR邋?sss*#*^C-AAR逡逑图3.3全样本“高送转”分红预案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逡逑图3.3为“高送转”分红预案公告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结果。逡逑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通过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平均逡逑超额收益率的情况可以发现,股价在“高送转”分红公告的前五天就开始产生异常波逡逑动,且在分红预案公告日事件窗口内前后五天均保持正向的超额收益,累计平均超额逡逑收益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随着分红公告的发布
本文编号:2775013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图文】:
3.3.2不同送转比例的公司数壚占比描述性统计逡逑对“高送转”总体样本根据不同的送转比例进行划分,主要对送转比[0.5,1]及[1,1.5]逡逑的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2及图3.2。逡逑18逡逑
逦占比逡逑图3.2邋2006-2016年不同送转比例的公司数量及占比逡逑对表3.2及图3.2进行研宄发现,随着“高送转”热度的上升,众多公司纷纷加逡逑入“高送转”行列,送转比例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2006年到2016年,每10股送逡逑转5-10股(送转比0.5-1)的公司比例维持在下行趋势,至2015、2016年己经徘徊在逡逑26%左右的比例,而每10股送转10-15股的公司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上升,且近几年逡逑送转比大于1.5的公司数量和比例均快速上升。较低比例的送转公司占比明显减少,逡逑较高送转比例的公司占比增加
3.4.1全样本预案公告日、除权除息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逡逑对全样本的超额收益进行实证研宄,获取平均超额收益(AAR)和累计平均超额逡逑收益(CAAR),分红预案公告日和除权除息日的结果分别见图3.3和3.4,对超额收逡逑益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5。逡逑(1)预案公告日市场反应逡逑!邋0.045逦4.159%逡逑3.856%邋m逡逑I邋0.040逡逑3.326%X?^逡逑,邋2,26^^逡逑0.030逡逑0.025逦2.047%2-148%21f3>^逡逑0.020邋1邋-7^^***邋"邋?逡逑0.015逦08480/0^>^逡逑0邋0,0逦^^^^00.484%n邋?7<y逦°-633%0.500%0.530%逡逑0.005逡逑-5逦-4逦-3逦-2逦-1逦0逦1逦2逦3逦4逦5逡逑ssaa#!iB?AAR邋?sss*#*^C-AAR逡逑图3.3全样本“高送转”分红预案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逡逑图3.3为“高送转”分红预案公告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结果。逡逑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的市场反应,通过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平均逡逑超额收益率的情况可以发现,股价在“高送转”分红公告的前五天就开始产生异常波逡逑动,且在分红预案公告日事件窗口内前后五天均保持正向的超额收益,累计平均超额逡逑收益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随着分红公告的发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英兵;申柯;;上市公司“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J];财务研究;2017年01期
2 徐政华;孙雪平;郭鸿帅;;股权激励对送转股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年11期
3 周健;钱凯;卢小广;;基于股票股利超额收益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4 李心丹;俞红海;陆蓉;徐龙炳;;中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象研究[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5 肖淑芳;彭云华;;股票股利与公积金转增的长期超额收益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支晓强;胡聪慧;童盼;马俊杰;;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基于迎合理论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4年03期
7 许立新;杨淼;;基于行业特征的股利迎合政策研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送转股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徐慧玲;吕硕夫;;中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分析——基于股权结构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2年11期
9 韩慧博;吕长江;李然;;非效率定价、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股票股利[J];财经研究;2012年10期
10 刘悉承;谢赤;赵亦军;;基于信号传递假说的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财务效应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玉梅;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动机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5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77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