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0:06
一直以来,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都是困扰会计界的难题之一,财务报告的虚假性使得人们已经质疑会计可以反映真实的信息这一职能了。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各国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在规模和复杂程度都越来越猖獗。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在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的同时也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两权分离是其典型特征,它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作为掌控上市公司经营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又是经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这些高管权利的来源于董事长。通过多个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情况下,财务报告舞弊的策划者正是这些高管,尤其是董事长。这些不持有或较少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长拥有公司重大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而通过财务报告所披露出的会计信息,当然就包含了他们的主观意志。现实生活中的董事长由于性别、年龄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的行为选择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国外的相关研究已表明,董事长的人力资本特征会对公司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背景特征与公司行为是否有关系,尤其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否有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接着回顾了中外学者在研究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成果,然后阐述了相关的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和董事长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又从理论方面分析了董事长的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在董事长特征方面,董事长的受教育程度与舞弊发生可能性也呈负向相关关系,而且董事长的持股比例越高,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提高董事长的受教育程度,二是要逐步改变国企的任命制,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四要适度减少董事长持股。
【学位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75;F832.51;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1.1 动因理论
2.1.2 识别理论
2.1.3 治理理论
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2.1 动因理论
2.2.2 识别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财务报告舞弊及相关概念
3.1.1 舞弊
3.1.2 财务舞弊
3.1.3 财务报告舞弊
3.1.4 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的区别
3.2 财务报告舞弊所涉及的理论
3.2.1 契约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4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理论
3.3 董事长的背景特征及其相关理论
3.3.1 董事长的含义
3.3.2 涉及的相关理论
3.4 董事长背景视角下的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分析
3.4.1 董事长与财务报告舞弊
3.4.2 董事长的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四章 董事长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董事长年龄
4.1.2 董事长性别
4.1.3 董事长受教育程度
4.1.4 董事长教育专业
4.1.5 董事长任期
4.1.6 董事长薪酬
4.1.7 董事长持股比例
4.1.8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
4.2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4.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2.2 控制样本的选择
4.2.3 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及模型的构建
4.3.1 变量的选择
4.3.2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4.4 模型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2 实证回归结果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
5.3 文章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6441
【学位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75;F832.51;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1.1 动因理论
2.1.2 识别理论
2.1.3 治理理论
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2.1 动因理论
2.2.2 识别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财务报告舞弊及相关概念
3.1.1 舞弊
3.1.2 财务舞弊
3.1.3 财务报告舞弊
3.1.4 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的区别
3.2 财务报告舞弊所涉及的理论
3.2.1 契约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4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理论
3.3 董事长的背景特征及其相关理论
3.3.1 董事长的含义
3.3.2 涉及的相关理论
3.4 董事长背景视角下的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分析
3.4.1 董事长与财务报告舞弊
3.4.2 董事长的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四章 董事长背景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董事长年龄
4.1.2 董事长性别
4.1.3 董事长受教育程度
4.1.4 董事长教育专业
4.1.5 董事长任期
4.1.6 董事长薪酬
4.1.7 董事长持股比例
4.1.8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
4.2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4.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2.2 控制样本的选择
4.2.3 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及模型的构建
4.3.1 变量的选择
4.3.2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4.4 模型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2 实证回归结果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
5.3 文章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蔡宁,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2 邱学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J];财经论丛;2000年03期
3 梁巧转,忻依娅,任红军;两性领导风格理论研究评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4 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年01期
5 肖时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12期
6 李若山,金彧昉,祁新娥;对当前我国企业舞弊问题的实证调查[J];审计研究;2002年02期
7 陈国欣;吕占甲;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2 曹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剑敏;董事群结构与公司绩效及治理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贺家铁;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组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6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3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