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4:53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否诚信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乃至整个市场的稳定。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因此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就显得极为重要。信用评级的作用在于充分揭示市场的各种信用风险,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为金融工具定价提供依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的高质量的信用信息有利于投融资双方有效地参与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完成,我国更多的上市公司得以在全流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而改善的结果如何也需要评级机构来进行评估。然而,2008年爆发次级贷款危机,给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造成的深远影响持续至今,其中标普、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此前并未对高盛、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给出正确的信用评估,使得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可见正确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的重要性。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从评级方法上来看,多为因素法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不足普遍存在。基于此,本文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Z值信用评价模型在上市公司评级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
        1.2.2 关于上市公司评级的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分析
    2.1 国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
        2.1.1 国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的发展动态
        2.1.2 国外主要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2.2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
        2.2.1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发展现状
        2.2.2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的模型选择
    3.1 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模型
        3.1.1 传统评级模型
        3.1.2 现代评级模型
    3.2 信用评级模型在我国运用的制约条件
        3.2.1 宏观环境的制约
        3.2.2 微观环境的制约
    3.3 Z值评级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适用性分析
        3.3.1 Z值模型简介
        3.3.2 Z值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理论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Z值评级模型实证——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
    4.1 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4.1.1 判别分析
        4.1.2 判别过程
    4.2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与样本选择
        4.2.1 模型设定
        4.2.2 变量设定
        4.2.3 样本选择
    4.3 实证结果
    4.4 判别方程预测准确性检验
第五章 修正的Z值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研究——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贷款企业为例
    5.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方法
    5.2 Z值模型用于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实证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5.2.3 实证结论
    5.3 Z值评分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可能的运用
        5.3.1 商业银行贷前信用评级
        5.3.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中的信用追踪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对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6.2.2 对进一步改进Z值模型的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J]. 王飞.  上海金融. 2006(05)
[2]《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兼论其宏观经济效应[J]. 赵锡军,王胜邦.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2)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王晓东.  西南金融. 2005(09)
[4]建立和完善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J]. 马蔚华.  中国金融. 2005(16)
[5]建立我国贷款企业违约率测度的多维度分析体系研究[J]. 管七海.  金融论坛. 2005(08)
[6]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范例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 张忠友,张晓峰.  金融经济. 2005(10)
[7]信用违约概率测度研究:文献综述与比较[J]. 管七海,冯宗宪.  世界经济. 2004(11)
[8]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研究[J]. 肖北溟,李金林.  中国管理科学. 2004(05)
[9]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剖析与综合比较分析[J]. 朱小宗,张宗益,耿华丹.  财经研究. 2004(09)
[10]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研究——IRB法的核心技术[J]. 杨晓东.  兰州学刊. 2004(04)

硕士论文
[1]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KMV模型研究[D]. 谭富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非参数估计法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研究[D]. 姜永凤.中南大学 2007
[3]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实证研究[D]. 王真.东北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9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039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