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规模研究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宏观解释
发布时间:2021-04-05 00:06
国债规模既是一个关系到财政甚至国家健康运行的现实难题,又是一个倍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重大理论课题。其核心难题在于,为什么有的国家债台高筑却安然无恙,而有的国家负债不多却惴惴不安?如何合理而有效的解释上述的现象,学界和政府至今尚不能提供确切的解答。Barro(1979)在JPE上发表的《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ublic Debt》一文中就曾指出:“一些与债务发行相关的解释变量看起来似乎是稳定的……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反周期的债券发行所积累的国债规模,远远超出了理论的指引。这样的趋势要求重新考虑某些附加因素对国债的影响,以保政府政策的稳定。”可以认为,时至今日,国债规模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财政借贷关系的范畴,宏观上成为了国家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微观上也成为了家庭财富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范围内经济合作与争端并存的情况下,准确获悉国债规模的测量方法和客观有效的数量标准,是防范债务风险和运用国债工具的紧迫需要,也是世界各国顺利度过此次风浪,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纵观国内外主要研究文献,学者对国债规模的解释主要存在...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切入点
1.3 研究路线、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的基本假定及范式说明
第2章 国债规模解释的微观理论基础述评
2.1 家庭账户下国债规模的基本阐释
PVBC"> 2.1.1 基于家庭账户的国债规模一般约束——BPVBC
2.1.2 BPVBC模型的衍生发展与检验
2.1.3 当期家庭账户优化与国债效用
2.2 家庭账户、代际模型和债务规模均衡
2.2.1 跨期、动态家庭账户约束与债务中性
2.2.2 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代际转移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2.2.3 国债规模与跨期家庭账户的均衡路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债规模解释的微观理论基础研究
3.1 家庭账户与国债规模的一般约束模型
3.1.1 国债规模一般约束模型的微观解析
3.1.2 家庭账户预期对一般约束模型的调整
3.2 跨期家庭账户与国债规模的优化路径
3.2.1 家庭账户下债务中性:对一般约束模型的微观解释
3.2.2 有形资本、无形资本与国债规模的均衡
3.2.3 代际溢出还是代际反哺的甄别与国债规模动态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理论述评
4.1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动态分析框架
4.1.1 "国际警戒线"的再讨论
4.1.2 宏观解释债务规模的动态分析研究述评
4.2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关键因素:赤字与税收
4.2.1 预算赤字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2.2 国家税收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3 制度变迁、发展差异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3.1 制度变迁下的国债规模:对政府支出的再理解
4.3.2 国债规模的跨国比较与中国经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国债规模宏观解释理论研究
5.1 国债规模解释的动态分析框架
5.1.1 国债规模自然负债空间的微观解析
5.1.2 国债规模动态分析的框架的三大特征
5.2 国债规模动态分析框架中的赤字、税收研究
5.2.1 赤字与税收的基本关系
5.2.2 基于Diamond-Blanchard-Zhang模型的财政赤字、税收和债务规模
5.3 基于家庭账户的国债规模自然负债空间均衡
5.3.1 债务规模在财政账户、家庭账户下的动态均衡过程
5.3.2 均衡结论的分析
5.3.3 均衡的稳健性分析
5.4 基于制度变迁的国债规模模型阐释
5.4.1 研究动机与前提假定选择
5.4.2 决定国债规模的关键:国债功能的变迁
5.4.3 制度变迁下的国债规模测量
5.4.4 结论与展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国债规模解释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设计
6.1.1 实证分析
6.1.2 研究设计
6.2 研究变量设定及样本选择
6.2.1 研究变量的设定
6.2.2 样本选择及数据预处理
6.3 计量模型解析
6.3.1 面板门槛的获取方法
6.3.2 面板门槛的检定方法
6.4 实证分析及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债、国债规模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 何代欣,王谦,叶子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2)
[2]政府跨时预算约束是否满足——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 尹恒,黄勔,鲁勰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中国债务的福利损失分析[J]. 林细细,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07(01)
[4]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J]. 马拴友,于红霞,陈启清. 经济研究. 2006(04)
[5]债务融资的国民负担与可承受国债规模分析[J]. 张衔,程民选. 经济学家. 2004(06)
[6]非均衡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 贾志永.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3)
[7]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马约》标准与国际安全线[J]. 罗云毅. 经济研究参考. 2003(03)
[8]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J]. 彭志远. 管理世界. 2002(11)
[9]论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及其启示[J]. 何志刚.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11)
[10]制度变迁中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问题研究[J]. 叶子荣. 经济学家. 2002(04)
本文编号:3118754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切入点
1.3 研究路线、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的基本假定及范式说明
第2章 国债规模解释的微观理论基础述评
2.1 家庭账户下国债规模的基本阐释
PVBC"> 2.1.1 基于家庭账户的国债规模一般约束——BPVBC
2.1.3 当期家庭账户优化与国债效用
2.2 家庭账户、代际模型和债务规模均衡
2.2.1 跨期、动态家庭账户约束与债务中性
2.2.2 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代际转移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2.2.3 国债规模与跨期家庭账户的均衡路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债规模解释的微观理论基础研究
3.1 家庭账户与国债规模的一般约束模型
3.1.1 国债规模一般约束模型的微观解析
3.1.2 家庭账户预期对一般约束模型的调整
3.2 跨期家庭账户与国债规模的优化路径
3.2.1 家庭账户下债务中性:对一般约束模型的微观解释
3.2.2 有形资本、无形资本与国债规模的均衡
3.2.3 代际溢出还是代际反哺的甄别与国债规模动态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理论述评
4.1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动态分析框架
4.1.1 "国际警戒线"的再讨论
4.1.2 宏观解释债务规模的动态分析研究述评
4.2 宏观解释国债规模的关键因素:赤字与税收
4.2.1 预算赤字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2.2 国家税收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3 制度变迁、发展差异与国债规模的关系
4.3.1 制度变迁下的国债规模:对政府支出的再理解
4.3.2 国债规模的跨国比较与中国经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国债规模宏观解释理论研究
5.1 国债规模解释的动态分析框架
5.1.1 国债规模自然负债空间的微观解析
5.1.2 国债规模动态分析的框架的三大特征
5.2 国债规模动态分析框架中的赤字、税收研究
5.2.1 赤字与税收的基本关系
5.2.2 基于Diamond-Blanchard-Zhang模型的财政赤字、税收和债务规模
5.3 基于家庭账户的国债规模自然负债空间均衡
5.3.1 债务规模在财政账户、家庭账户下的动态均衡过程
5.3.2 均衡结论的分析
5.3.3 均衡的稳健性分析
5.4 基于制度变迁的国债规模模型阐释
5.4.1 研究动机与前提假定选择
5.4.2 决定国债规模的关键:国债功能的变迁
5.4.3 制度变迁下的国债规模测量
5.4.4 结论与展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微观分析为基础的国债规模解释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设计
6.1.1 实证分析
6.1.2 研究设计
6.2 研究变量设定及样本选择
6.2.1 研究变量的设定
6.2.2 样本选择及数据预处理
6.3 计量模型解析
6.3.1 面板门槛的获取方法
6.3.2 面板门槛的检定方法
6.4 实证分析及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债、国债规模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 何代欣,王谦,叶子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2)
[2]政府跨时预算约束是否满足——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 尹恒,黄勔,鲁勰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中国债务的福利损失分析[J]. 林细细,龚六堂. 经济研究. 2007(01)
[4]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J]. 马拴友,于红霞,陈启清. 经济研究. 2006(04)
[5]债务融资的国民负担与可承受国债规模分析[J]. 张衔,程民选. 经济学家. 2004(06)
[6]非均衡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 贾志永.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03)
[7]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马约》标准与国际安全线[J]. 罗云毅. 经济研究参考. 2003(03)
[8]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J]. 彭志远. 管理世界. 2002(11)
[9]论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及其启示[J]. 何志刚.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11)
[10]制度变迁中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问题研究[J]. 叶子荣. 经济学家. 2002(04)
本文编号:3118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1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