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下保荐机构与基金公司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4:49
新股发行制度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从根源上决定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秩序,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自2009年6月11日起,中国对新股发行制度先后进行了四轮改革,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被认为是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而检验改革成效、衡量新股发行制度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IPO定价效率以及配售公平性。目前,国内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新股定价效率及定价合理性方面的问题,对新股配售公平性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新股配售的两大主体——承销商和基金公司,其拥有的信息、享受的权利以及自身的需求都会随着具体改革措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二者之间内在的新股申购与配售的“隐性规则”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对新股配售公平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依托新股发行体制,立足不同制度期间研究新股配售中存在的“利益联盟”。本文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作为研究期间,以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的日期2016年1月1日作为节点,将研究期间划分为两个制度期间:预缴款取消前(2015.01.01-2015.12.31)和预缴款取消后(2016.01.01-...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制度背景
3 文献综述
3.1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3.2 新股配售公平性
3.2.1 国外研究
3.2.2 国内研究
3.3 利益输送方式
3.4 文献评述
4 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4.1 承销商与基金公司的“利益联盟”
4.2 新股获配比率与利益输送
4.3 参与申购基金产品比率与利益输送
4.4 基金公司业务类型与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
5 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2 模型设计及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
5.4 内生性的应对
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实证结果分析
6.2 稳健性检验
6.2.1 业务量的衡量
6.2.2 参与申购基金产品数量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询价制度改革与新股发行定价——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 黄顺武,贾捷.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02)
[2]证券公司承销业务风险及应对策略——基于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考[J]. 张静亚,李晓静,聂广礼. 财会通讯. 2016(10)
[3]IPO配售中的利益联盟——基于基金公司与保荐机构的证据[J]. 孙淑伟,肖土盛,付宇翔,陈信元. 财经研究. 2015(05)
[4]IPO:为佣金而配售?——来自基金公司的证据[J]. 彭文平,吴华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5]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机制研究[J]. 李冬昕,李心丹,俞红海,朱伟骅. 经济研究. 2014(07)
[6]询价制度改革与中国股市IPO“三高”问题——基于网下机构投资者报价视角的研究[J]. 俞红海,刘烨,李心丹. 金融研究. 2013(10)
[7]基金打新是“送礼祝贺”吗?——基于中国特色IPO配售制度的研究[J]. 彭文平. 财经研究. 2013(08)
[8]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J]. 张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01)
[9]新股发行与保荐人寻租行为分析[J]. 杨建平. 理论导刊. 2012(10)
[10]询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有效吗[J]. 刘志远,郑凯,何亚南. 金融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316923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的创新点
2 制度背景
3 文献综述
3.1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3.2 新股配售公平性
3.2.1 国外研究
3.2.2 国内研究
3.3 利益输送方式
3.4 文献评述
4 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4.1 承销商与基金公司的“利益联盟”
4.2 新股获配比率与利益输送
4.3 参与申购基金产品比率与利益输送
4.4 基金公司业务类型与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
5 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2 模型设计及说明
5.3 描述性统计
5.4 内生性的应对
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实证结果分析
6.2 稳健性检验
6.2.1 业务量的衡量
6.2.2 参与申购基金产品数量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询价制度改革与新股发行定价——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 黄顺武,贾捷.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02)
[2]证券公司承销业务风险及应对策略——基于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考[J]. 张静亚,李晓静,聂广礼. 财会通讯. 2016(10)
[3]IPO配售中的利益联盟——基于基金公司与保荐机构的证据[J]. 孙淑伟,肖土盛,付宇翔,陈信元. 财经研究. 2015(05)
[4]IPO:为佣金而配售?——来自基金公司的证据[J]. 彭文平,吴华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5]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机制研究[J]. 李冬昕,李心丹,俞红海,朱伟骅. 经济研究. 2014(07)
[6]询价制度改革与中国股市IPO“三高”问题——基于网下机构投资者报价视角的研究[J]. 俞红海,刘烨,李心丹. 金融研究. 2013(10)
[7]基金打新是“送礼祝贺”吗?——基于中国特色IPO配售制度的研究[J]. 彭文平. 财经研究. 2013(08)
[8]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J]. 张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01)
[9]新股发行与保荐人寻租行为分析[J]. 杨建平. 理论导刊. 2012(10)
[10]询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有效吗[J]. 刘志远,郑凯,何亚南. 金融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316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31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