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经营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8:59
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领域的创新型工具发展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资产证券化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提高了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以及信用风险的转移能力。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界对其形成了证券化稳定与证券化不稳定两大派系,争议在金融界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反观国内证券化发展还未成熟,而国内发展较好的本土化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有利于银行业稳定经营值得进一步深度研究,因此,本文站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探究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经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实证部分选择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为样本来源进行探究,特色在于使用了虚拟变量来观察银行证券化活动对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将国内外参考文献的探究结果进行梳理;其次,从理论角度系统阐述了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及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发现其中的特点及问题;最后,选取相关变量构建关于证券化及稳定性的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经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来做实证探究,结果显示,当下信贷ABS能够加强银行流动性,但在安全性方面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资产质量并没有获得改善。可能的原因有商业银行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率严重不足,并且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大多是优良资产...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量(2005—2017)
图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方的相互关系资料来源:资产证券化评级国际模型与中国实践书籍2.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即“构造”与“转变”的相辅相成。图 2.2 说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本构成,左边一栏是基础资产类别,右边一栏是由其生成的资持证券的分层结构。中间一栏是特殊目的载体。而参与各方围绕着这三栏形成交易律关系。
图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方的相互关系源:资产证券化评级国际模型与中国实践书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即“构造”与“转变”的相辅相成。图 2.2 说券化产品的基本构成,左边一栏是基础资产类别,右边一栏是由其生成的的分层结构。中间一栏是特殊目的载体。而参与各方围绕着这三栏形成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J]. 郭红玉,郭甦,许争.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9)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试点重启以来的实证数据检验[J]. 于宝亮,鲁晏辰,张明. 投资研究. 2016(12)
[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稳定性经营的影响[J]. 王军生,邹东哲.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7)
[4]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效应分析:2005-201[J]. 戴俊. 金融纵横. 2016(02)
[5]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相关性、影响路径与危机冲击[J]. 邹晓梅,张明,高蓓. 世界经济. 2015(11)
[6]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资产出表问题研究[J]. 何力军,宋鹏程,邹震田. 上海金融. 2015(01)
[7]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J]. 李佳.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01)
[8]银行危机宏观影响因素变迁的实证研究[J].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南方金融. 2014(11)
[9]美国住房金融体系改革及证券化发展启示[J]. 梁建. 清华金融评论. 2014(11)
[10]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效应实证研究[J]. 陈凌白. 南方金融. 2014(06)
本文编号:3370338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量(2005—2017)
图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方的相互关系资料来源:资产证券化评级国际模型与中国实践书籍2.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即“构造”与“转变”的相辅相成。图 2.2 说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本构成,左边一栏是基础资产类别,右边一栏是由其生成的资持证券的分层结构。中间一栏是特殊目的载体。而参与各方围绕着这三栏形成交易律关系。
图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方的相互关系源:资产证券化评级国际模型与中国实践书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即“构造”与“转变”的相辅相成。图 2.2 说券化产品的基本构成,左边一栏是基础资产类别,右边一栏是由其生成的的分层结构。中间一栏是特殊目的载体。而参与各方围绕着这三栏形成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J]. 郭红玉,郭甦,许争.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9)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试点重启以来的实证数据检验[J]. 于宝亮,鲁晏辰,张明. 投资研究. 2016(12)
[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稳定性经营的影响[J]. 王军生,邹东哲.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7)
[4]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效应分析:2005-201[J]. 戴俊. 金融纵横. 2016(02)
[5]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相关性、影响路径与危机冲击[J]. 邹晓梅,张明,高蓓. 世界经济. 2015(11)
[6]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资产出表问题研究[J]. 何力军,宋鹏程,邹震田. 上海金融. 2015(01)
[7]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J]. 李佳.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01)
[8]银行危机宏观影响因素变迁的实证研究[J]. 荆中博,杨海珍,杨晓光. 南方金融. 2014(11)
[9]美国住房金融体系改革及证券化发展启示[J]. 梁建. 清华金融评论. 2014(11)
[10]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效应实证研究[J]. 陈凌白. 南方金融. 2014(06)
本文编号:337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37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