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无套利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8 19:10

  本文关键词:无套利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方工业大学》 2006年

无套利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曾庆武  

【摘要】: 自从股票市场产生后,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纳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然而,以现代经济学的工具较系统地研究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是近几十年内的事情。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金融发展理论的产生和研究的深化,经济学家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给予了更为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理解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等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快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压缩,股票价格均衡已经不再以市场主力的意志为转移,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就是将国外成熟的股票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与中国证券市场实际相结合,利用两种模型与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来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其实践意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国内证券市场基本面中包含的股价信息含量大小,同时也将为如何提高国内股票市场基本面定价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并可据此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首先,本文对西方证券市场股票定价理论和市场有效性理论作了阐述。西方证券市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创造出了各种股票定价理论和方法,其成果已形成严密体系。然后,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国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对两模型的分析比较,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对市场的有效性作出判断。本文以沪深两市1999年到2004年的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CAPM和APT进行检验,得出中国证券市场现在处在接近于弱式有效市场的阶段。并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对以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导言9-11
  • 第一章 绪言11-22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6
  • 1.1.1 选题背景11-15
  • 1.1.2 研究意义15-16
  • 1.2 国际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2.1 国际上的研究现状16-17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7-18
  • 1.3 无套利均衡原理介绍18-22
  • 1.3.1 无套利均衡原理的概述18-19
  • 1.3.2 无套利均衡原理与经济学中均衡原理的区别和联系19-20
  • 1.3.3 无套利均衡原理的应用20-22
  • 第二章 资产定价模型与市场有效性理论22-29
  • 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2-24
  • 2.2 套利定价模型(APT)24-27
  • 2.3 市场有效性理论27-29
  • 第三章 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29-51
  • 3.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29-40
  • 3.1.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检验的含义29
  • 3.1.2 检验过程29-40
  • 3.2 套利定价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40-45
  • 3.2.1 套利定价模型检验的含义40-42
  • 3.2.2 检验过程42-45
  • 3.3 两种模型的比较及证券市场的有效性45-51
  • 3.3.1 CAPM的作用与局限45
  • 3.3.2 APT的优势45-46
  • 3.3.3 两者的比较46-51
  • 第四章 政策建议51-56
  • 第五章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0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宁;游承前;;对于中国股市有效性分析的一个实例[J];大众商务;2009年16期

    2 陈晋凤;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3 孟庆顺;;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02期

    4 郝晓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及其应用探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于栋华;吴冲锋;;经济时间资产定价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6 马树才,宋丽敏,王威;沪市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0年08期

    7 武英杰;;资产定价理论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0期

    8 徐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上海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0期

    9 许小乔;;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投资决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9期

    10 杨礼洪;;论单项资本成本估算模型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J];价值工程;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安;杨秀苔;;考虑噪声交易者风险的证券定价模型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应建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组合证券投资的模型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闫冀楠;张维;叶茗;;APT模型在上海股市的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经营者激励与公司市场风险的关系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陈莹;潘和平;;S&P500指数的宏观经济多因素模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育英;刘怀高;;市场模型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7 杨虎;程娟;;基于套利定价理论的多因素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媛媛;张先治;;公司理财学的理论发展与逻辑框架分析——一个研究范式的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白奇珍;;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和实证研究的发展[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10 任翠玉;;项目投资决策中折现率的确定问题探讨[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课题组;[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陈燕铃;[N];中国经营报;2003年

    4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赵雪;[N];光明日报;2008年

    5 何诚颖 卢宗辉 陶鹂春;[N];证券日报;2003年

    6 ;[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项本武;[N];湖北日报;2004年

    8 宋勇;[N];电脑商报;2007年

    9 胡希宁 步艳红;[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王稳;[N];金融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艳;我国期货市场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丹红;非线性协整与非线性波动协同持续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苏治;跨期条件下β系数时变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周仁才;考虑“老鼠仓”情况下的资产定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雷东辉;信息不对称、权益资本成本与资本市场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勇;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7 苏涛;金融市场风险VaR度量方法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蒋东明;基于信用评级和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邓勇;组合选择和资本资产定价[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冯玲;不流动资产的定价与股权分置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曾庆武;无套利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玲;商业房地产项目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及对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黄瑾;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李孝强;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实证检验[D];青岛大学;2006年

    6 王霆;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D];青岛大学;2008年

    7 尚静;不良贷款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王金平;中外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其走向[D];山东大学;2008年

    9 聂丹丹;我国企业资本成本计量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10 李胤;噪声交易者风险与BAPM在中国市场适用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无套利均衡与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7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