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对农民增收与农村减贫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来自浙江省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6-05 15:43
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从“民工潮”到“世界是平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反对“距离专制”的斗争史和不断追逐“集聚福利”的奋斗史。传统研究认为经济集聚能够提高工资或劳动生产率。然而,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确定,经济集聚因为“规模效应”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也可能因为“虹吸效应”造成农业生产资源的流失,降低农民农业收入。所以,经济集聚对农民总收入增长影响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另外,随着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和制度障碍逐步消除,区域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必须考虑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仅仅研究当地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能会错误估计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那么,经济集聚能否真正惠及农民而有利于农村减贫呢?本文分别从县级和乡镇宏观层面、企业和农户微观层面,研究经济集聚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减贫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采用浙江省69个县和1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用于衡量经济集聚程度的经济密度对农民收入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其他区域的经济密度与经济距离共同作用对农民收入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总...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提出问题
1.2 概念界定
1.2.1 经济集聚
1.2.2 集聚经济和外部性
1.2.3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
1.3 研究方法
1.3.1 统计分析法
1.3.2 计量经济学方法
1.3.3 规范研究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数据来源
1.7 可能创新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
2.1.2 集聚相关理论
2.1.3 贫困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民收入增长
2.2.2 经济集聚与收入增长
2.2.3 外部性与收入增长
2.2.4 产业集群与贫困减少
2.3 本文可能存在的贡献
3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演化与分布
3.1 浙江省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3.2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统计分析
3.2.1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核密度估计
3.2.2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空间分布
3.2.3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空间统计
3.3 浙江省产业集群与农民收入的统计分析
3.3.1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描述统计分析
3.3.2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空间统计
3.4 本章小结
4 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4.1 引言
4.2 经济集聚和经济距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模型构建
4.2.3 变量说明
4.2.4 统计分析
4.2.5 计量检验
4.2.6 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测算与分析
4.2.7 经济距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再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外部性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5.1 引言
5.2 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空间统计分析
5.3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来源
5.3.2 模型构建
5.3.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5.4 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概念性模型
6.3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县级层面实证分析
6.3.1 数据来源
6.3.2 计量模型
6.3.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4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农户层面实证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计量模型
6.4.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
6.4.5 产业集群对贫困组和非贫困组人群的影响
6.4.6 不同行业产业集群对贫困减少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促进经济集聚
7.2.2 立足全局发展
7.2.3 发挥集群功能
7.3 论文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各省经济密度与农民收入分布图
附录2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分布图
附录3 不同行业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农村减贫影响的估计结果
附录4 后记:赢者无边界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 吴福象,蔡悦.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2)
[2]空间外部性的识别问题[J]. 田相辉,张秀生. 统计研究. 2013(09)
[3]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 卫龙宝,伍骏骞,王恒彦.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9)
[4]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杨仁发. 管理世界. 2013(08)
[5]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J]. 章元,许庆,邬璟璟. 经济研究. 2012(11)
[6]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J]. 韩峰,柯善咨. 管理世界. 2012(10)
[7]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J]. 陆铭,高虹,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0)
[8]空间经济学在中国[J]. 梁琦,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2(03)
[9]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 张学良.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3)
[10]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 王美今,林建浩. 经济研究. 2012(02)
博士论文
[1]“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D]. 施晟.浙江大学 2012
[2]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 赵婷.浙江大学 2012
[3]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农村工业化萌芽与成长机制研究[D]. 阮建青.浙江大学 2008
[4]基于转型视角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 2008
[5]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 张清霞.浙江大学 2007
[6]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 吴玉鸣.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244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提出问题
1.2 概念界定
1.2.1 经济集聚
1.2.2 集聚经济和外部性
1.2.3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
1.3 研究方法
1.3.1 统计分析法
1.3.2 计量经济学方法
1.3.3 规范研究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数据来源
1.7 可能创新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
2.1.2 集聚相关理论
2.1.3 贫困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民收入增长
2.2.2 经济集聚与收入增长
2.2.3 外部性与收入增长
2.2.4 产业集群与贫困减少
2.3 本文可能存在的贡献
3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演化与分布
3.1 浙江省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3.2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统计分析
3.2.1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核密度估计
3.2.2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空间分布
3.2.3 浙江省经济集聚与农民收入的空间统计
3.3 浙江省产业集群与农民收入的统计分析
3.3.1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描述统计分析
3.3.2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空间统计
3.4 本章小结
4 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4.1 引言
4.2 经济集聚和经济距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模型构建
4.2.3 变量说明
4.2.4 统计分析
4.2.5 计量检验
4.2.6 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测算与分析
4.2.7 经济距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再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外部性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5.1 引言
5.2 企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空间统计分析
5.3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来源
5.3.2 模型构建
5.3.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5.4 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概念性模型
6.3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县级层面实证分析
6.3.1 数据来源
6.3.2 计量模型
6.3.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4 产业集群与农村反贫困——农户层面实证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计量模型
6.4.3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
6.4.5 产业集群对贫困组和非贫困组人群的影响
6.4.6 不同行业产业集群对贫困减少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促进经济集聚
7.2.2 立足全局发展
7.2.3 发挥集群功能
7.3 论文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各省经济密度与农民收入分布图
附录2 浙江省产业集群数量与农民收入分布图
附录3 不同行业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农村减贫影响的估计结果
附录4 后记:赢者无边界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 吴福象,蔡悦.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2)
[2]空间外部性的识别问题[J]. 田相辉,张秀生. 统计研究. 2013(09)
[3]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 卫龙宝,伍骏骞,王恒彦.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9)
[4]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杨仁发. 管理世界. 2013(08)
[5]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J]. 章元,许庆,邬璟璟. 经济研究. 2012(11)
[6]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J]. 韩峰,柯善咨. 管理世界. 2012(10)
[7]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J]. 陆铭,高虹,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 2012(10)
[8]空间经济学在中国[J]. 梁琦,黄卓. 经济学(季刊). 2012(03)
[9]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 张学良.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3)
[10]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 王美今,林建浩. 经济研究. 2012(02)
博士论文
[1]“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绩效与剩余分配[D]. 施晟.浙江大学 2012
[2]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 赵婷.浙江大学 2012
[3]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农村工业化萌芽与成长机制研究[D]. 阮建青.浙江大学 2008
[4]基于转型视角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 2008
[5]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 张清霞.浙江大学 2007
[6]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 吴玉鸣.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2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1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