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本文关键词: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铁的发展会对航空运输产生严重冲击,在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经济、快速、舒适、便捷和安全等指标效益,运用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担模型,计算在不同运输距离下高铁和航空的运输市场占有率情况,结果表明,500—900km是高铁和航空竞争博弈的显著距离,而692km是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界距离。以京沪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机场规模和位置关系,得出高铁与航空竞争关系的一般规律:高铁对小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城市机场的影响,对中间地带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两端城市机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铁与民航竞争引致的空间效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优势发生改变,使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作者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民航 竞争博弈 空间效应 京沪高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07)
【分类号】:F532;F562;F224
【正文快照】: 截至201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8 358km,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预计到201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6万km以上,几乎覆盖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和高速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将对民航运输造成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姣娥;金凤君;孙炜;戴特奇;王成金;;中国机场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服务水平[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3 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4 段东霞;徐印州;;从价格看高铁与民航的客运竞争及影响[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05期
5 金凤君;武文杰;;铁路客运系统提速的空间经济影响[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6 邓岩;;未来京沪高速铁路与京沪空中快线间的博弈[J];空运商务;2009年03期
7 潘廷庆;;从京济航线旅客锐减谈民航高铁之争[J];空运商务;2009年14期
8 丁东阳;;浅谈高铁对民航市场的影响[J];空运商务;2009年24期
9 刘晏滔;李艳华;翁亮;;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对民航运输业的影响[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10期
10 宫辉;李微微;;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影响初探[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春江;高速铁路与民航客运量分担博弈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峰林;我国高速铁路对民航运营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合肥城市高速铁路走向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金川;杨会娟;;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农业科技园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3 王英杰;魏庆朝;杨勉;;基于分形理论的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可达性等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杨维凤;;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5 谭向东;;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财经界;2011年06期
6 许宏宇;朱磊;郝之颖;;京沪高铁无锡站场地区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7 王建华;;加快建设沿海、陆桥“T”型高铁通道的构想[J];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8 范文婷;黄中祥;;城市交通方式间的互利合作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张腾;;高铁引线的客运需求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世泰;王淑婧;张丽;;渤海跨海通道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艳辉;;组织生态理论在创意产业研究中的应用[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2 颜飞;王建伟;赵雪峰;;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时空收敛的动力机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3 袁博;陶文铸;;我国“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初探——以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韩明亮;张冰;;京沪高铁对航空运输分担率的影响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5 冯长安;;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丁超;;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五次产业分类法探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马二青;李雯;;高铁新城规划的共性与特性分析——基于苏州市高铁新城概念性国际咨询的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寇建波;邢增余;何淑华;;铁路支线的功能性转变研究——以辛泰铁路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柳鹏;基于价值链的干散货航运企业物流拓展模式与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白洁;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张小平;京石高速公路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赵婉莹;陕南中药产业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晶;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蔡志刚;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金玉;高速铁路对运输通道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越;基于生态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文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崔红伟;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动态平衡研究[D];五邑大学;2010年
6 应静;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邹歆;基于铁路乘客出行特征的枢纽集散交通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8 聂宁;网商种群生态系统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何艳;高速铁路对沿线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黄聪;整车补货策略与配送网络联合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朝和;;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马波涛,张于心,赵翠霞;运用Logit模型对高速客流分担率的估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张蕊,吴海燕;北京市交通出行方式合理结构模式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孙焰;李虎;;京沪通道运量合理分担率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储运;2008年07期
5 刘明;;云南民航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机遇和对策[J];创造;2009年07期
6 戴特奇,金凤君,王姣娥;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7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8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9 周一星,胡智勇;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10 周浩;企业集群的共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翔,林晓言,吴立诚;高速铁路技术扩散模型与定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1期
2 刘万明;高速铁路最佳建设时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3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4 马洁;张涛;;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一些认识[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08期
5 方先明;孙爱军;曹源芳;;基于空间模型的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研究——来自中国省域1998~2008年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6 霍其伟;蒋惠园;;基于AHP-FCE方法的高速铁路旅客满意度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4期
7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8 吴玉鸣;李建霞;;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9 张晓青;来守军;韩光彦;;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在区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6期
10 叶舟,李忠民,李晓峰;中国民航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昌耀;赵鸿飞;;航空运输战略发展规划的预测模型[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康;n人合作博弈理论、方法及其在战略联盟上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郭鹏辉;一类动态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李桂花;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性态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森;开放系统下企业产品博弈定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世云;中国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博弈建模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杨瑞琼;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叶舟;中国民航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胡伯清;双边市场中厂商与平台企业的竞争博弈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尚洋;GLMM中基于空间自相关和迭代残差的空间聚类检测[D];燕山大学;2009年
6 胡洪胜;两类统计模型的检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肖尧;空间公共品博弈的演化动力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8 李予峰;效应代数的几个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智佳;云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成因的空间统计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翁志坤;基于横向差异化的网络产品兼容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34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