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
本文关键词: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
【摘要】: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 通径分析模型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057)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D247)
【分类号】:X322;F51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而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工业部门的第二大碳排放部门,交通部门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1]。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已成为能源消耗量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0年04期
2 王爱民,董俊民,黄江圳;我国交通运输业环境损害治理的系统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8期
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2期
4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5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1期
6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2期
7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3期
8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5期
9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6年03期
10 杨培举;;交通运输业如何减排[J];中国船检;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贺礼;谢运生;罗成龙;黄贞岚;;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新;新技术助交通运输业减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民革辽宁省委员会;努力做好我省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N];友报;2008年
3 记者 李爽;我区交通运输业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2012交通运输业十大展望 欧盟碳交易税兵临城下[N];证券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莹;交通运输业向“低碳”时代迈进[N];中国水运报;2010年
6 本版撰稿 李婷;交通运输业:制度创新显成效[N];吉林日报;2008年
7 王小平 钱屹;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先锋”[N];江苏经济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贺芬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王玲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胡娜;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袁蒂;保定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计量分析与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刘小艳;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因素分解及减排潜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骆宏勋;湖南省交通运输业低碳化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高鸽;辽宁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决策分析和因素分解模型[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83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