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敦煌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28 13:20

  本文关键词:敦煌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考察 出处:《敦煌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毗沙门天王像 敦煌石窟 吐蕃时期


【摘要】:敦煌地区吐蕃时期毗沙门天王像表现形式独特,经常与观音、地藏等组合出现。这一时期的毗沙门天开始与带有救度众生等现世利益的职能联系在了一起。然而,毗沙门天信仰从起初的护国祈愿到去除众生苦难的各种现世利益,具有超越性的世俗信仰根基很深。吐蕃时期敦煌的图像不能说只是一个地方的作品,而应该将中原的毗沙门天信仰情况作为其有力的比较对象进行再认识。这一时期的图像,对于时代和地域较为广泛的毗沙门天王像研究,具有不可回避的重要意义。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Tubo Period in Dunhuang, the statue of the king of contiguous heavenly king was unique and often appeared in combination with Guanyin and Tibetan. This period began with Pishamentian salvation and other secular interests functions together. However,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ishamentian faith pray to remove all the suffering all kinds of secular interests, transcendent secular belief deep roots. The image can not be the Tubo Period in Dunhuang said just a place to work, but should be as powerful comparison object recognition Pishamentian belief in the central plains. The image of this peri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e of the king of contiguous heavenly king, which is more extensive in the times and in the region.
【作者单位】: 东京大学大学院;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
【分类号】:K879.21
【正文快照】: 本文将以敦煌和瓜州地区的图像为中心,对中唐吐蕃时期(776—848)的毗沙门天王像的甲制、对偶神———即与毗沙门天王像对应组合尊像及其思想背景进行考述。笔者依2005年朝日新闻社举办的研究员派遣制度,在敦煌地区考察时,注意到莫高窟、榆林窟的毗沙门天王像非常多,因而对其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党燕妮;毗沙门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传[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2 郭俊叶;;托塔天王与哪吒——兼谈敦煌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图[J];敦煌研究;2008年03期

3 樊锦诗,,赵青兰;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J];敦煌研究;1994年04期

4 张永安;;敦煌毗沙门天王图像及其信仰概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杨宝玉;;敦煌文书《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校考[J];文献;2000年02期

6 公维章;唐宋间敦煌的城隍与毗沙门天王[J];宗教学研究;2005年02期

7 谢继胜;;榆林窟15窟天王像与吐蕃天王图像演变分析[J];装饰;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林世田,孙利平;IDP项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年01期

3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特点与定位——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之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4 金秋;;敦煌舞的文化传播[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辛蔚;;辽代“临潢府军器库之印”考[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辛蔚;;金代“北库合同”印考[J];北方文物;2010年03期

7 王宏伟;;敦煌唐代飞天帔帛造型审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邵国秀;关于敦煌文献中几种装帧形式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9 沙武田;;包罗万象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10 杨富学;20世纪国内敦煌吐蕃历史文化研究述要[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陈于柱;;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陆离;;唐五代敦煌的司仓参军、仓曹与仓司——兼论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仓廪制度[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陆离;;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酿酒业简论[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党燕妮;;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民间佛教信仰[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佛教研究的成果与问题[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百岁;;唐代吐蕃高僧法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波;;唐代墓室壁画女性披帛围系法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森;杨诚;;敦煌文献所见于阗玉石之东输[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10 李应存;史正刚;;敦煌遗书中佛家咒语与药物疗法探析[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6 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旭光;孟府档案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经明汉;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文献中生僻字释义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范依畴;世俗法律秩序缺憾的神yG弥补[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姜美菊;敦煌邈真赞词汇选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永刚;佛教护国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静;《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李丽;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辑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祈雨活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利华;吐蕃攻占时期的敦煌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小明;中国藏黑水城方术类文献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画内容考释(九)[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2 宁强;巴中南龛第93号毗沙门天王造像龛新探[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3 谭蝉雪;;敦煌祈赛风俗[J];敦煌研究;1993年04期

4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正月[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5 松本文三郎,金申;兜跋毗沙门天考[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6 沙武田;莫高窟“天王堂”质疑[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7 张小刚;敦煌瑞像图中的于阗护国神王[J];敦煌研究;2005年01期

8 党燕妮;毗沙门天王信仰在敦煌的流传[J];敦煌研究;2005年03期

9 金鼎汉;;《封神演义》中几个与印度有关的人物[J];南亚研究;1993年03期

10 娜琳阿盖,隼鹘尔;新发现的阿尤喜固什的仪轨文《毗沙门斡布桑》初探[J];蒙古学信息;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旺堆次仁;;后藏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古墓群[J];西藏研究;1991年03期

2 金雅声;束锡红;;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与吐蕃早期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侯希文;;汉藏石刻档案比较——以秦朝与吐蕃为例[J];兰台世界;2008年16期

4 林玲爱;;敦煌石窟北魏时期金刚力士的“汉化”过程[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4期

5 王中旭;;吐蕃时期敦煌壁画中天龙八部图像辨认[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10期

6 张延清;;吐蕃敦煌抄经制度中的惩治举措[J];敦煌研究;2010年03期

7 刘连;日文版《敦煌石窟》喜获曼谷亚洲太平洋出版联合会(APPA)总会铜奖[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8 包菁萍;“2002年两岸研究生敦煌石窟研习营”学术交流活动在敦煌莫高窟举行[J];敦煌研究;2002年05期

9 谢国华;;我院《敦煌石窟全集》等三项成果荣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惠民;;敦煌西夏洞窟分期及存在的问题[J];西夏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增;;敦煌石窟中与禅观相关的几个问题[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序[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3 党燕妮;;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民间佛教信仰[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蔡伟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永宪;;吐蕃“赫面”习俗的考古学观察[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常书鸿;;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杜嘉鸿;翟秀静;陈兰云;;纳米技术在敦煌石窟等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探索[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王尧;;吐蕃文献叙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霍巍;;于阗与藏西:考古材料所见吐蕃时期两地间的文化交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嘎日迪;;近十几年来敦煌石窟区考古发现中的蒙古文文献[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志娟;“香港敦煌之友”在港成立为敦煌石窟保护筹募经费[N];甘肃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吕宝林;《敦煌石窟全集》首卷完成[N];甘肃日报;2011年

3 ;敦煌石窟[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白琳;敦煌石窟修复面临巨额资金缺口[N];中国商报;2010年

5 记者张燕;国际合作使敦煌石窟得到良好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李伟国;敦煌石窟的图文解读[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佐藤有希子 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刘晓东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译;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刚 邰惠莉 沈子君;敦煌石窟 在数字化世界 与“飞天”共舞[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新华社记者 宋常青;甘肃保护敦煌石窟进行专项立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记者 王朝霞;敦煌曾是吐蕃王朝的文化中心[N];甘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经变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杨森;敦煌家具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徐勇;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元林;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党燕妮;晚唐五代宋初敦煌民间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陈菊霞;敦煌翟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郭俊叶;敦煌莫高窟第454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杨涛;探地雷达和红外热像仪在西藏寺院和敦煌石窟空鼓壁画保护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文霞;敦煌石窟唐五代官员画像之服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彭建兵;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孟佳;吐蕃时期敦煌壁画色彩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顾淑彦;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朝加本;浅谈吐蕃赞普时期的石碑及摩崖石刻文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真;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观音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于宗仁;敦煌石窟元代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李静;中原北方与敦煌北朝隋代石窟天井图样考察[D];清华大学;2007年

9 张景峰;敦煌阴氏家族与莫高窟阴家窟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顿珠平措;论吐蕃时期石刻文字的特征[D];西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6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346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