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傩面与能面艺术的审美比较

发布时间:2021-04-01 17:49
  面具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现象。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是面具产生的心理基础,而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部落战争是促使面具萌芽的重要现实动因。可以说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的狩猎活动和部落之间的战争、对大自然产生的图腾崇拜以及巫术仪式等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面具文化。外观粗鄙简陋的面具曾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今随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面具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愈来愈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重视。在面具研究日益深入的语境设置下,我们有必要把中国面具与世界各国面具置入比较视阈,展开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以期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水平上认识和把握中国面具的特质,推进我国傩面的研究、保护和发展。 日本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在工艺美术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对其国粹能面艺术的研究更是出类拔萃。随着中国傩文化热的兴起,很多学者发现,中国面具与日本面具特别是傩面与能面的起源有着深刻的源流关系。既然作为近邻的国家,在面具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早期的文化艺术方面存在密切的交流,那么我们极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在艺术审美上对二者进行横向的分类比较,究其流源,探其发展。而目前相关著述和论文主要侧重点在傩面、能面在其各自领域内的分类、艺术特色及发展,鲜有著述将有渊源关系的同属于面具艺术门类的两者进行对比讨论,再根据其分别蕴含的宗教内涵加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影响研究和平行比较法,对傩面和能面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力图更深刻、全面和清晰地镜鉴其异同之处,判断两者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的傩面具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无论傩面还是能面都具有庞杂的分支,本文在对两类面具的发展流变和研究现状做系统的阐述之后,重点将两种面具做分类上的比较,再择取其中主流,从风格、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艺术审美特色之比较。通过对比论述,解释其造型蕴含的不同宗教民俗内涵以及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对面具的影响,最后根据两种面具的现状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期得到清晰、理性的对比结果。在由表及里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对待这两种面具艺术,在新时代品味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发掘其新的光彩。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528.3;J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傩”、“能”的源与流
    1.1 傩文化与傩面的发端和流变
    1.2 能乐与能面及其发展
    1.3 中国傩面对日本能面的影响
2 傩面、能面的分类及艺术特色比较
    2.1 傩面、能面的分类及比较
    2.2 傩面、能面的艺术特色比较
    2.3 傩面与能面艺术特色异质旳文化阐释
    2.4 傩面、能面的宗教内涵
3 傩面与能面的保护和发展
    3.1 傩面与能面保护现存的问题
    3.2 傩面与能面保护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和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佳音;;符号美学视域下的贵州傩面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郑新刚;;浅论日本能乐中的传统美学趣味[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红;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趋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袁琛,娤访春雄;中国的傩与日本的能——浅析两者的传承关系及发展轨迹不同之原因[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张亚敏;;浅析中日自然审美意识之不同[J];考试周刊;2010年34期

6 杨玉春;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之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翁利;;探究中国傩面具的产生之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3期

8 陈君;李文英;;试析日本能乐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677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77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