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21:04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气质量 DCC-GARCH DEA 效率评价 WCGNA
【摘要】:当前,北京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空气质量的异常变化,社会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和人类遭受的健康损失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和提高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市民对环境满意度,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历史环境数据出发,采用DCC-GARCH方法探讨北京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中大气系统相关性最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度越大,表明大气系统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因素。接着从空间角度讨论北京大气环境与周边大气环境的关系。由于大气污染的流动性和区域性特征,从区域角度探讨显得必不可少。结论表明以北京为首的包括承德在内,以及天津、保定、衡水、张家口等地划分为低值-低值地区,若这几个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则会改善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然后从污染源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可能影响大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经过基因共网络分析(WCGNA)从预选的众多指标中筛选出对空气质量最有影响的一部分,运用主成分回归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结论表明第二、三产业贡献率、GDP、北京市常住人口、能源消费总量、城市绿化覆盖率、施工面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治理废气投资以及汽车保有量对当前北京市大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接下来结合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污染角度对当前环境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北京和河北政策的有效性在逐渐提升,但是环境治理投资额仍被过度投资并未充分发挥,因此减少投入或者调整结构势在必行。由空气污染的集聚性可知,要想提高北京的空气质量,首先改善河北地区的空气状况。提高河北省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水平而非继续加大资金与设备的投入。最后文章从市场角度提出构建期权期货定价模型的思路,以期从新的角度出发寻找提高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郁;侯青;;2000-2010年北京空气持续污染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12年06期
2 李静;程丹润;;基于DEA-SBM模型的中国地区环境效率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3 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赵爱芳;马潜;;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4 陈靖;天气期货在中国的开发及应用[J];上海金融;2004年12期
,本文编号:1204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20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