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全球矿产品定价机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7 19:02

  本文关键词:全球矿产品定价机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析 出处:《中国矿业》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产品 定价机制 利益分配格局


【摘要】: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介绍了当前国际矿产品市场上的三种定价模式,并选取了必和必拓、埃克森美孚、自由港3家跨国资源公司和美国洲际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公司年报、财经数据库等资料归类分析了上述机构股东的背景情况,以期达到分析当前矿产品定价机制下利益分配格局的目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跨国资源公司,还是商品期货交易所,其股东均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这些股东通过早期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权益性投资,已经成为国际大宗矿产的实际控制者,他们或通过提高长期协议价格,或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操纵矿产品期货价格,攫取超额利润。从而得出结论: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当前国际矿产品定价规则的制定者,还是国际矿产品价格提价或波动的始作俑者及最终受益者。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ree pricing models in 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 market, and selects BHP Billiton, Exxon Mobil, Freeport multinational resource companies and the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of America. London Metal Exchan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consulting the company annual report, financial database and other information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abov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pattern of profit distribution under the current pricing mechanism of mineral product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hether multinational resource companies or commodity futures exchanges. Their shareholders ar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early equity investments in overseas mineral resources, these shareholders have become de facto controllers of international bulk minerals, either by raising long-term agreement prices. Or use the advantages of funds, informa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to manipulate mineral product futures prices, grab excess profits, and draw a conclusio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not only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icing rules of the maker. It is also the initiator and ultimate beneficiary of price increase or fluc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duc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分类号】:F416.1;F713.35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国际矿产品市场需求方的主角由早期发达国家转变为诸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矿产品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理应带动定价机制的变化,可现实情况相反,当前的矿产品定价机制仍沿用了原来发达国家定下的规则,从而出现一种结果,发达国家在当前的国际矿产品定价机制下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雪蕾;;资源,竞争中的垄断——聚焦2006全球“资源热”[J];今日国土;2006年12期

2 徐斌;;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物价;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夏琦;;大宗商品特性与中国溢价问题刍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2 邢世伟;;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和我国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以铁矿石为例[J];河北金融;2010年10期

3 李泽聿;;我国大豆国际定价权缺失原因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9期

4 郑焱焱;钱婧婧;;我国资产定价权缺失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联系分析[J];学理论;2012年07期

5 曾才生;;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金融视角分析[J];求索;2010年11期

6 刘念;;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定价权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2期

7 黄河;谢玮;任翔;;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构性权力的视角——以铁矿石定价机制为例[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蒲明;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彭颖;国际矿产品定价机制对中国矿业下游产业盈利能力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万山;伍世安;;我国争取大宗进口物资国际定价权的基本策*略[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黄先明;孙阿妞;;“三位一体”争取大宗商品进口的国际定价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3 王中亮;;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基于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4 唐衍伟;王逢宝;张晨宏;;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及相关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06年01期

5 白明;;从进口原油、铁矿石和铜的贸易看中国如何取得国际定价权[J];中国物价;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健君;;需要合理博弈的利益集团[J];w,

本文编号:1437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437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