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GARCH模型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风险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VaR-GARCH模型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风险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诞生于1982年股指期货,因它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以及资产配置等功能,所以其在世界各国得到快速的发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出现较晚,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所以股指期货迟迟没有推出。在2006年9月8日沪深300仿真股指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始交易。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它的正式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在股指期货推出来之前,我国股市一直单边交易机制即不能卖空。投资者只有低买高卖才能获利,从而导致了市场的追涨杀跌,股票市场波动剧烈。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可以健全股票市场的价格机制,降低交易成本,还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好的避险和投资工具。它的推出将彻底改变我国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的现状。然而股指期货的高杠杆交易也使其具有更大的风险,如巴林银行的倒闭,以及2008年初法国兴业银行爆出的巨额亏损。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就是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投资者为了避免资产的损失常常采用套期保值的策略。而保值效果将决于市场的基差波动频率、幅度和方向。当基差交易前后基差不变时,套保者不亏不盈;当前后基差不一样时,投资者可能保值后还有盈利也可能不能完全保值。这就主要取决于前后基差的变化情况。对于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而言,股指期货的风险也就体现在基差波动不确定性上。基差同时也是衡量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的重要指标,期货市场主要经济功能也是主要通过基差来体现的,所以基差风险也就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导致基差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如何度量基差风险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如果对引起基差风险的各个因素分别进行风险度量然后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复杂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VaR法恰恰可以将所以的因素考虑在内,度量资产在一定置信度下的最大损失,也可以度量基差在一定置信度下的波动。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VaR-GARCH模型来考察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情况。通过将模型得出的理论数据与实际基差的变动情况加以比较,来考察该模型是否能有效的度量基差波动的风险。最后对我国目前使用VaR模型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防范基差风险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对于股指差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以及研究的必要性等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本章着重阐述了与基差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套期保值的概念、原理等;第二部分就是在基差的基础上描述了基差风险以及基差风险的理论表达方式;最后一部份就是分析了会引起基差风险的各个因素。 第三部分为建立理论模型部分。本章介绍VaR模型以及其模型的计算方法,还介绍了ARCH模型以及GARCH模型。 第四部分为实证部分。本章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基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平稳性检验、单根检验、以及ARCH效应检验等,通过GARCH(1,1)模型度量基差的变动范围。 第五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运用VaR模型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历史数据不足、对VaR的认识不充分以及应用环境有问题等。最后对如何防范基差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章的创新之处体现为:首先,文章比较深入的分析了基差、基差风险以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基差风险的进一步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管理基差风险新途径的进一步探索。其次,文章以真实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序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引进VaR以及GARCH模型来量化基差的风险,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的基差变动以及风险。
【关键词】:基差 基差风险 VaR-GARCH模型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F2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1-13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3-20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必要性以及方法思路20-22
- 第四节 文章结构以及创新之处22-24
- 第二章 基差的基本理论概述24-33
- 第一节 套期保值理论概述24-26
- 第二节 基差风险的理论概述26-30
- 第三节 引起股指期货基差波动风险的主要因素30-33
- 第三章 基差风险度量模型33-40
- 第一节 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33-35
- 第二节 VaR 模型介绍35-38
- 第三节 GARCH 模型介绍38-40
- 第四章 沪深300 基差的实证分析40-49
- 一、数据选取40
- 二、实证分析40-49
- 第五章 VaR 模型在我国基差风险管理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49-56
- 第一节 VaR 模型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的应用49-50
- 第二节 VaR 模型在测定基差风险运用中存在的问题50-53
- 第三节 我国股指基差风险管理的建议53-56
- 结论与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159-61
- 附录261-64
- 致谢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锦智;VAR值的三种估算方法及其比较[J];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12期
2 李恒光;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中的基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刘宇飞;VaR模型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J];经济科学;1999年01期
4 戴国强,徐龙炳,陆蓉;VaR方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J];金融研究;2000年07期
5 卢国利;郑享清;;金融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和基差风险分析[J];价值工程;2007年02期
6 王川;;基于VaR的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基差风险度量与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7 张贤云;Var模型与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管玉亚;基差的特性分析及其对套期保值和投机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史宏;汪淮江;;基于VaR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10 于文华,岳焱;基差的变化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浩;股指期货风险及其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何怡静;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基差波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李春宇;大商所大豆期货基差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VaR-GARCH模型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风险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27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