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价格变化与期货市场定价话语权研究
本文关键词:沪铜价格变化与期货市场定价话语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宗商品 定价权 小波分解 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 因素分析 沪铜期货
【摘要】: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使得中国在近20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被动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代价。本文选取对期货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五大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供求因素、市场与货币发行量因素、汇率因素、资金因素,选择具有良好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沪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小波分解的多元时变向量回归模型,对沪铜价格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探寻沪铜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藉此引申推广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最终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化程度;2)加大交割仓库建设和争取结算权;3)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增加期货交易品种,提高市场活跃程度;4)政策先导,制度保证;5)实现区域协同优势互补;6)提升技术实力,夯实话语权;7)化零为整,形成合力;8)诚信为本,质量为基。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大宗商品 定价权 小波分解 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 因素分析 沪铜期货
【分类号】:F764.2;F724.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支撑其高速发展的血液是钢铁、有色、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巨额消费。以有色金属为例,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十种主要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总产量为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年消费量合计达到4800万吨,已经连续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利辉;谭德凯;;大宗商品现货定价的金融化和美国化问题——股票指数与商品现货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2 尹力博;韩立岩;;大宗商品战略配置——基于国民效用与风险对冲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4年07期
3 庞贞燕;刘磊;;期货市场能够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吗——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11期
4 杨婷;刘金山;;基于小波分析的中美大豆期货价格周期波动关联性研究[J];产经评论;2013年02期
5 张大斌;李红燕;刘肖;张文生;;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小波-模糊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S2期
6 边璐;张江朋;宋宇辰;范兆瑞;;国际金属价格指数、广义需求与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基于两市场协整视角下的多因素模型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3期
7 董秀良;帅雯君;赵智丽;;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民;;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以广西151户家庭农场为例[J];南方金融;2014年05期
2 范青青;张克勇;赵琳;;山西省旅游市场规模预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5年01期
3 朱一鸣;张树忠;;期货市场、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对小麦、玉米、大豆粮食品种的实证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年04期
4 陈攀;章胜勇;;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大蒜出口价格波动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张永正;张文晓;文竹;;内蒙古稀土市场风险中的GARCH模型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年15期
6 田利辉;谭德凯;;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金融投机还是中国需求?[J];经济学(季刊);2015年03期
7 叶艺勇;;广东省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经济数学;2015年03期
8 张甜迪;;金融化对中国金融、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J];经济问题;2015年11期
9 顾鹏;张杰斌;;基于高频数据的动力煤与焦煤价格联动效应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年08期
10 张若冰;;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罗嘉庆;商品金融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谌金宇;中外期铜市场动态联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王延彦;基于贝叶斯厚尾DCC-MSV模型的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蒋超;模糊神经网络在采煤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4 陈杰;基于已实现极差的高频数据VaR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亮;吴冲锋;邹平;;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实物资产配置[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2 许南;李建军;廖施煜;;D-FNN模型对中国FDI的预测[J];系统工程;2012年05期
3 董直庆;王林辉;;我国通货膨胀和证券市场周期波动关系——基于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1期
4 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稀土定价权缺失、理论机理及制度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5 彭宜钟;李少林;;我国消费品资产化甄别方法与治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6 吴海民;;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7 孙泽生;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4期
8 苏均和,刘飞;我国金属商品期货指数编制探讨[J];国际市场;2005年03期
9 仰炬;王新奎;耿洪洲;;政府管制与大宗敏感商品价格及波动性研究——以世界糖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10 黄季q;杨军;仇焕广;徐志刚;;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来走势[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颖红;中国期货市场与市场经济[J];理论界;2000年06期
2 ;期货知识[J];中国橡胶;2000年06期
3 ;期货知识[J];中国橡胶;2000年07期
4 刘洪宇;期货市场与建立需求主导的机制型买方市场体系——三论机制型买方市场[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智全;试论新形势下我国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与创新[J];市场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谢磊 ,宋雪芬;中国期货告别“冰与火”时代[J];银行家;2002年03期
7 李宗强;加快发展我国期货市场[J];理论导刊;2002年05期
8 颜波;;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展望与对策[J];市场营销导刊;2002年01期
9 廖英敏;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智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期货业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冲锋;;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展望[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王志椿;;我国发展期货市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王健;;期货市场的产生形成和作用[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4 伊志宏;;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傅晓明;崔迎秋;;从系统论看期货投机者的利润来源——兼论期货市场两类交易者的结构关系[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晓利;;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连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综述[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科增;;塑料期货与现货投资成功之道[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8 佘传奇;郑伟;;关于加快发展安徽期货市场的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学勤;;CTA在美国[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安明静;中国期货业构筑比较优势[N];财经时报;2001年
2 任芳;国内期货市场日渐升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代广;全球第七个白糖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N];国际商报;2006年
4 李秉恒(作者单位:广西证监局);做好白糖期货上市工作[N];广西日报;2006年
5 杜颖梅 杜琴庆;白糖期货上市 糖价稳中有降[N];江苏经济报;2006年
6 记者 饶红浩;市场热盼白糖期货早日发挥功能[N];期货日报;2006年
7 廖英敏;走向成熟的中国期货市场[N];期货日报;2006年
8 黄庭钧 陆文军;不发展期货市场是最大的风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刘荣华;黄金期货推出正逢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10 金士星;业内人士热议锌期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崎右;我国期货公司监管制度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许诺;中国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曹胜;中国期货公司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杨艳军;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张小艳;我国期货市场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承国;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瑾;商品期货合约定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虞立戎;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吕东辉;农产品期货价格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建刚;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平;小波分析在农产品期货问题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王勇;中国期货行业市场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奚炳荣;中国期货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D];安徽大学;2004年
4 傅钧炫;基于商品期货条件下的批发组织结构调整[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力;对我国期货市场收益与收益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张扬;商品期货指数研制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杨志英;期货市场逼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肖毓;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董珊;中国农民对期货市场的运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陈勇;基于被动投资策略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4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53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