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基于内部监督视角的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8:28

  本文关键词:基于内部监督视角的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部监督 股权激励契约 约束性 实际控制人性质


【摘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股份制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石,但这种分离也带来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对经理人进行激励来实现。股权激励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间较短,再加上整体的法制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完善,所以股权激励能否发挥激励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契约设计的约束性。在股权激励契约的制定过程中公司会受到内外部的监管,由于面对的外部监督环境基本都是相同的,,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内部监督是否会影响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 本文以《管理办法》为制度背景,以2005年12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国内公告并授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能够衡量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的要素,并将约束性程度划分为三个水平。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内部监督强度综合指标。最后,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模型研究内部监督强度对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比较研究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激励方式和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下是否有所差异。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股权激励契约中激励期限和行权(解锁)业绩条件是约束性要素。激励期限越长,行权(解锁)业绩条件越严格,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越强。 (2)内部监督强度越大,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越强。内部监督强度由股权集中度、股东大会出席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和监事会持股比例进行合成。 (3)股票期权方式中内部监督强度显著影响契约约束性,而限制性股票方式中内部监督强度对契约约束性影响不显著。 (4)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强度都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契约的约束性。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中,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契约的约束性。
【关键词】:内部监督 股权激励契约 约束性 实际控制人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5
  • 1.2.1 研究内容13-15
  • 1.2.2 研究方法15
  • 1.3 本文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5
  • 2.1 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16-18
  • 2.1.1 股权激励制度16
  • 2.1.2 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要素16-18
  • 2.2 内部监督18-22
  • 2.2.1 股权集中度与内部监督19
  • 2.2.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监督19-20
  • 2.2.3 股东大会出席率与内部监督20
  • 2.2.4 两职合一与内部监督20-21
  • 2.2.5 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比例与内部监督21
  • 2.2.6 监事会持股比例与内部监督21-22
  • 2.3 内部监督与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的关系22-23
  • 2.3.1 国外研究22-23
  • 2.3.2 国内研究23
  • 2.4 文献述评23-25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5-30
  • 3.1 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要素25-28
  • 3.1.1 行权价格26-27
  • 3.1.2 激励期限27
  • 3.1.3 业绩考核条件27-28
  • 3.2 内部监督与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的关系28-30
  • 第四章 研究设计30-37
  • 4.1 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要素分析的研究设计30-31
  • 4.1.1 变量设定30-31
  • 4.1.2 研究方法31
  • 4.2 内部监督对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影响的研究设计31-36
  • 4.2.1 变量设定31-34
  • 4.2.2 研究方法与模型34-36
  •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6-37
  • 4.3.1 样本选择36
  • 4.3.2 数据来源36-37
  • 第五章 实证研究结果37-46
  • 5.1 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要素的实证结果37-39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37-38
  • 5.1.2 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38-39
  • 5.2 内部监督与股权激励契约约束性关系的实证结果39-43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39-40
  • 5.2.2 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40-43
  • 5.2.3 稳健性检验43
  • 5.3 进一步比较分析43-46
  • 5.3.1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比较分析43-45
  • 5.3.2 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比较分析45-46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46-48
  • 6.1 研究结论46
  • 6.2 政策建议46-47
  • 6.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2 李维安,张亚双;如何构造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论我国监事会的功能定位[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3 吴淑琨,刘忠明,范建强;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9期

4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5 潘飞;石美娟;童卫华;;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3期

6 吴晓晖;姜彦福;;机构投资者影响下独立董事治理效率变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7 徐宁;徐向艺;;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合理性及其约束性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8 赵增耀;董事会的构成与其职能发挥[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9 刘银国;基于博弈分析的上市公司监事会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10 王华;黄之骏;;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组成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629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629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