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可再生能源投资规划情景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可再生能源投资规划情景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 模糊聚类 实物期权 邻避效应 回归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却很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能源。但是与常规能源发电投资相比,可再生能源投资具有更大的投资风险。如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仍高于常规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大规模接入电网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带来挑战;生物质的收集和运输难度大、污染的控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国家需要相关政策扶持,而相关政策的力度、执行、落实等均为可再生能源投资带来风险。因此,无论对可再生能源投资者而言,还是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政策制定者而言,均迫切需要一个可将风险量化的投资辅助决策工具。本文基于能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软件平台(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Platform,简称3EDSS平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通过对“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中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规划中的敏感问题分别进行情景分析,并给出预测结果及决策建议。设计研究了京津冀可再生能源投资规划情景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型,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投资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从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三个大的方向,分析了各自的投资环境,包括特点、投资政策、投资风险,为后续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2)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了光伏发电规划与决策模型。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2012年~2014年光伏累计并网容量(MWp)为基础数据,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最终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分为7类。虽然随着国家宏观光伏发电规划政策的调整,各省市的光伏发电规划结构也会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但从理论上来所,根据最近三年计算出来的分类结果,对未来的光伏发电规划还是具有指导意义。(3)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风力发电的投资规划与决策模型。分析得出CDM价格的上涨、风电上网电价的上涨、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下降等,有助于投资者启动风电项目,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系数。(4)运用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了垃圾焚烧发电选址的邻避效应。根据实例对邻避态度、焦虑情绪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最后给出了规避邻避效应的运行机制。(5)设计并实现了“京津冀可再生能源投资规划情景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系统,并将该系统与3EDSS集成,实现数据共享接口。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模糊聚类 实物期权 邻避效应 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TP311.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研究的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 本人的主要工作16
- 1.4 本章小结16-18
- 第2章 3EDSS平台18-25
- 2.1 3EDSS平台的形成及发展18-20
- 2.2 3EDSS平台的架构分析20-21
- 2.3 3EDSS平台的功能分析21-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光伏发电规划与决策25-38
- 3.1 太阳能概述25
- 3.2 光伏发电的投资环境25-27
- 3.2.1 光伏发电的投资模式25-26
- 3.2.2 光伏发电的投资风险26-27
- 3.3 模型及方法27-29
- 3.4 算例研究29-36
- 3.5 投资决策分析36
- 3.6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风电投资规划与决策38-48
- 4.1 风能概述38
- 4.2 风力发电的投资环境38-40
- 4.2.1 风电的特点38-39
- 4.2.2 风电的投资风险39-40
- 4.3 传统的投资决策模型40-41
- 4.3.1 平衡点法40
- 4.3.2 净现值法40-41
- 4.4 基于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模型41-44
- 4.4.1 项目资产总值42-43
- 4.4.2 基于延迟期权的投资决策模型43-44
- 4.5 算例研究44-46
- 4.5.1 算例概况44
- 4.5.2 决策影响因素分析44-46
- 4.6 投资决策分析46-47
- 4.7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基于回归分析的垃圾焚烧选址邻避效应规划研究48-58
- 5.1 生物质能概述48-50
- 5.1.1 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规划48-49
- 5.1.2 生物质能的发电进程49
- 5.1.3 生物质能发电的投资风险49-50
- 5.2 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环境50-52
- 5.2.1 我国垃圾的现状50-51
- 5.2.2 垃圾处理方式对比分析51
- 5.2.3 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风险51-52
- 5.3 垃圾焚烧选址的邻避效应52-53
- 5.4 基于回归分析的邻避效应规划模型53-54
- 5.5 算例研究54-55
- 5.6 投资决策分析55-56
- 5.6.1 尺度政治分析法55
- 5.6.2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分析法55-56
- 5.6.3 规避邻避效应的运行机制56
- 5.7 本章小结56-58
- 第6章 系统模型在3EDSS平台的集成58-65
- 6.1 3EDSS平台功能扩展58-60
- 6.2 模型在3EDSS平台的集成实现60-64
- 6.3 本章小结64-65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65-67
- 7.1 总结65-66
- 7.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加速建设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项目[J];电力情报;2000年03期
2 ;国际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桂林举行[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年03期
3 黄金煌;福建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十五”发展思路[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0年01期
4 周光明;中美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美国举行[J];能源工程;2000年03期
5 ;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类扶持政策[J];能源工程;2000年06期
6 ;什么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J];能源工程;2000年06期
7 朱俊生;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J];太阳能;2000年03期
8 ;农村可再生能源国际研讨会在桂林召开[J];小水电;2000年04期
9 ;今后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重点[J];电力建设;2001年09期
10 白衫;水电是廉价的可再生能源,极具获利能力[J];江西电力;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岛市可再生能源协会成立[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赵刚;;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4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宿政办发[2009]184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5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桧;钟挺;郑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常见利用形式分析[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俞善庆;;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连璞;曹海霞;;完善政策体系 助推山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洪磊;贾峰;吴克;;德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其配套法规建设[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欣忆;部分国家和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N];中国电力报;2005年
2 徐清军;英国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胡锦涛主席给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的致辞[N];人民日报;2005年
4 雅俊;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尚需解决一些问题[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5 张楠;财税政策如何助推可再生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董克伟;发展可再生能源避免唱“独角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钱敏;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化工企业商机何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田春 李月;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刘纯银;科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荣慧;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细则有待完善[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璐;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影响的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黄s,
本文编号:629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62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