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4: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品期货成败 成交量 面板分析 突变点分析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市场规模、品种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交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前列,同时新品种期货合约持续推出。商品期货合约的成交量是衡量合约成败的最优变量。目前,在我国上市的43种商品期货合约中,既存在诸如豆粕、铜等交易活跃的品种,也存在诸如线材、燃料油等成交低迷的品种。交易所推出的商品期货合约,标的现货本身均具备同质性、易于划分质量等级、适宜贮藏和运输等自然属性,但是不同品种期货合约上市后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说明除了商品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商品期货合约的成败与交投活跃度直接相关,关系着合约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决定着期货交易所能否持续经营。在我国新品种合约持续推出,而市场仍存在交投活跃度较低的合约现状下,探索影响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不活跃合约的成交量、确保新品种合约获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希望在结合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影响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最优期货合约创新理论及以往的实证研究,期货合约的成交量高低被认为是判断该合约成败的等价变量。本文从标的现货的性质、期货合约的特征及宏观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构建影响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体系,标的现货的性质包括现货市场规模和现货价格波动率两个变量,期货合约的特征包括竞争合约的流动性成本、互补合约的效应及期货合约的合同规模三个变量,宏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变量。由于期货交易的特殊性,在交易期间,以某种现货商品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有多个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同时挂牌上市,其中主力合约包含的信息最为丰富且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因此本文选取了可获得所需数据的12种商品期货主力合约进行面板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通过相关方法计算得出指标值,采用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过一系列模型设定检验,本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12种商品期货合约成交量与本文构建的关键因素体系之间的实证检验,面板回归结果显示现货市场规模、现货价格波动率、竞争合约的流动性成本、互补合约效应、期货合同规模及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且对成交量的作用方向与预期一致,说明这六个变量均是影响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较大的现货规模及现货价格充分波动,国外期货市场竞争合约的流动性越低、存在标的物相关的互补合约,以及宏观经济流动性充裕有利于商品期货合约获得成功。合约的交易单位过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门限,不利于商品期货合约获得成功。期货合约交投活跃度直接体现了期货合约的成败,其突变将导致期货交易所的运营不稳定,并对期货投资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识别并分析以成交量表示的交投活跃度突变点的发生时间和产生原因,对分析交投活跃度的变动规律、投资者管理、交易所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利用PPM对时间跨度长且具有代表性的大连豆粕及沪铜期货合约进行突变点识别及分析,发现多数情况下,现货市场规模、现货价格波动率、竞争合约的流动性成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突变时点领先或同步于成交量的突变时点,因而这四个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是成交量突变的引致因素。同时,其他突发事件也会引致成交量发生突变。农产品类期货合约与非农产品类期货合约成交量的异常变化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不同,相对豆粕期货而言,期铜的交投活跃度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突发事件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的商品期货合约获得成功,本文从把握上市的时机选择、考虑经济实体的套期保值需求、降低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建立交投活跃度监测系统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商品期货成败 成交量 面板分析 突变点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1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3-18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3-17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7-18
  • 1.2.3 文献评述18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18-21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框架19-21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关键因素体系21-28
  • 2.1 最优期货合约创新理论21-23
  • 2.1.1 投资者愿意持有的期货合约特征21-22
  • 2.1.2 交易所愿意推出的期货合约特征22-23
  • 2.2 商品期货合约成败的关键因素体系23-28
  • 2.2.1 标的现货的性质24-25
  • 2.2.2 期货合约的特征25-26
  • 2.2.3 宏观环境的影响26-28
  • 3 商品期货合约成败关键因素的面板分析28-37
  •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28-30
  •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30-31
  • 3.2.1 变量平均值分析30-31
  • 3.2.2 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31
  • 3.3 模型设定检验31-34
  • 3.3.1 多重共线性检验32
  • 3.3.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32-33
  • 3.3.3 面板模型形式判断33-34
  • 3.4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34-36
  • 3.4.1 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34
  • 3.4.2 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34-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4 商品期货合约成败关键因素的突变识别及分析37-48
  • 4.1 PPM的应用介绍37-38
  • 4.2 豆粕期货合约成交量与关键因素的突变识别及分析38-42
  • 4.2.1 豆粕期货合约突变点识别38-39
  • 4.2.2 豆粕期货合约突变点分析39-42
  • 4.3 沪铜期货合约成交量与关键因素的突变识别及分析42-47
  • 4.3.1 沪铜期货合约突变点识别42-43
  • 4.3.2 沪铜期货合约突变点分析43-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48-53
  • 5.1 研究结论48-49
  • 5.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49-50
  • 5.2.1 本文的创新之处49-50
  • 5.2.2 本文的不足之处50
  • 5.3 政策建议50-53
  • 5.3.1 把握上市时机的选择50-51
  • 5.3.2 注重经济主体的套期保值需求51
  • 5.3.3 降低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51-52
  • 5.3.4 建立交投活跃度监测系统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刚;韩铁英;;利用期货市场 发展我区经济[J];实践;2002年08期

2 黄春花;改革期货市场管理制度[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3 郭晓利,朱丽红;比较优势理论与期货市场竞争发展格局[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4 陶昌盛,沈雅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期货市场作用探讨[J];改革;2003年04期

5 宋克刚;投资期货不是富人的专利[J];光彩;2003年04期

6 张卓元;期货研究领域的新突破——评《期货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期货知识答读者问(一)[J];黑龙江粮食;2005年03期

8 邱岚,赵静,宋民宪,卞鹰,王一涛;我国发展中药材期货可行性探讨[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年07期

9 ;期货基础知识(续一)[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08期

10 ;期货知识答读者问(四)[J];黑龙江粮食;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冲锋;;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展望[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王志椿;;我国发展期货市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王健;;期货市场的产生形成和作用[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4 伊志宏;;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傅晓明;崔迎秋;;从系统论看期货投机者的利润来源——兼论期货市场两类交易者的结构关系[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晓利;;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连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综述[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科增;;塑料期货与现货投资成功之道[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8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佘传奇;郑伟;;关于加快发展安徽期货市场的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郑学勤;;CTA在美国[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彤刚;“先卖后种”又增收 黑龙江豆农尝鲜期货套保[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积极迎接期货市场的转折发展[N];期货日报;2007年

3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 廖英敏;与时俱进 促进期货市场持续发展[N];期货日报;2008年

4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 朱玉辰;期货市场要加快发展[N];农民日报;2004年

5 记者 王妍;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N];金融时报;2010年

6 林香枫;利用期货市场 促进经济发展[N];期货日报;2005年

7 吴永平;期货公司的发展策略探讨[N];期货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吴建有;玻璃期货品种登陆郑商所[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9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 肖成;从美国期货的全球化业务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N];期货日报;2012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天然气成为郑商所重点推动期货品种[N];证券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诺;中国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杨艳军;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吴崎右;我国期货公司监管制度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曹胜;中国期货公司监管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小艳;我国期货市场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承国;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瑾;商品期货合约定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虞立戎;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吕东辉;农产品期货价格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建刚;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英;我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夏宁伟;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与交易量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邹峤;期货跨品种套利[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薇;化工类期货价差交易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陶阿明;基于滤波的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跨期套利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祝锦波;分级基金与股指期货统计套利策略分析[D];五邑大学;2015年

7 王荣华;沪深300指数期货对沪深300指数波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8 石溪;我国《期货法》的立法选择与总体构想[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潘楠;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10 张传刚;基于高频数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关联性及波动率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3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933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