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7 00:00
本文关键词: IPO效应 创业板 盈余管理 VC/PE背景 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 出处:《暨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IPO效应”研究始于90年代,指的是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反倒下滑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已经证明了欧美成熟市场、亚洲新兴市场、中国A股主板与中小板市场等股票市场普遍存在“IPO效应”,并多角度地分析其影响因素。由于深圳创业板市场运营至今才4年多,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2009-2010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153个公司为样本,通过梳理前人相关理论与深圳创业板特点,设计了兼具理论与实践考虑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板公司的“IPO效应”进行存在性检验,并建立回归模型对“IPO效应”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文章通过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IPO前2年、IPO当年、IPO后2年的指标数据,对比IPO前后业绩来进行“IPO效应”存在性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全部样本或分组样本,样本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指标大都出现了显著性下滑,即深圳创业板市场也存在“IPO效应”;分组检验发现,有VC/PE背景、无国有股背景、最终控制人存在两权分离的样本公司IPO后整体业绩平均分别差于无VC/PE背景、有国有背景、不存在两权分离的公司。通过因子分析、IPO前盈余质量测度、回归分析发现,,VC/PE背景、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国有背景与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创业板公司的“IPO效应”。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出5点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及推进严格退市制度实行、延长VC/PE机构股份锁定期、建议国有资本介入高新产业、提高公司大股东治理水平、加强IPO募投项目管理。
[Abstract]:The "IPO effect" research began in 90s, refers to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fter IPO but decline phenomen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proved that the mature markets in Europe and America, emerging markets in Asia, exist the "IPO effect" China A shares on the main board an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cause of Shenzhen gem market operation only 4 years ago, less research in this area.
鏈枃浠
本文编号:1516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1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