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文献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监督效应 压力效应 替代效应 出处:《商业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司治理理论自股东治理观逐渐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以来,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切入,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利益相关者能否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来探讨其公司治理作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媒体、审计师和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其治理效果可概括为监督效应、压力效应、替代效应;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利益关联的性质、程度与作用渠道的不同,其公司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利益相关者治理效果存在替代效应,其异质性和公司特征、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各主体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影响公司治理效果。因此,应从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和改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改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效果,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监督效应并减少压力效应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Abstract]:The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since the concept of shareholder governance gradually developed to the concept of common governance of stakeholders, and whether the stakeholders can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governanc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stakeholders by examining whether the stakeholders can restric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he senior executives, and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inds that analys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media, Auditor, supplier / customer and other stakehold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executives. The governance effect can be summarized as supervisory effect, pressure effect,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nature of stakeholder and corporate interest correl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degree and function channel,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stakeholder governance effect, its heterogeneity and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will all affect the cost and income of the main body.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ect of stakeholders.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monitoring effect and reduce the stress effect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7XNH087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7ZDAXM017
【分类号】:F275;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加强;陈晓红;;合作研发的替代效应和效率效应分析[J];求索;2007年10期
2 李竟成;赵守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效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耀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替代效应与公司价值[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石大林;侯兵;孙晨童;;公司治理机制、替代效应与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动态内生性的经验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5 卢兴杰;舒丽莎;向文彬;;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替代效应与互补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26期
6 杜雯翠;;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对薪酬机制的替代效应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年05期
7 唐更华;史永隽;;广东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其他治理机制的替代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0期
8 钱永坤,谢虹;工资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杠杆作用[J];煤炭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9 籍泷尧;;契约替代效应对集群成长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8年15期
10 宋增基;郑海健;张宗益;;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间的替代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EVA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烨;盛明泉;;国资控股、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替代效应[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戴志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常议常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婷婷;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2 王少娟;激励、监督替代效应与代理成本优化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杜荣炜;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替代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朱娇;国资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选择与在职消费的替代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5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2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