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与私有收益——基于IPO市场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2-23 22:42

  本文关键词: 超募融资 管理层权力 货币性私有收益 非货币性私有收益 出处:《会计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管发放超额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反应,而对于发放超额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没有显著反应。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超募融资效率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Abstract]:Over-raising financ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has been deeply concerned by the public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IPO overfundraising on the private returns of executives. Taking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1 as a sample, this study finds that: 1) overall, Higher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private returns are obtained by the executives of the overfunded listed companies. (2) property rights are distinguished. This phenomenon exists significantly in bo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management power. The increase of management power helps executives to obtain high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private returns, but this relationship mainly exists in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Xinjiao)) the market for the over-raised companies to issue excess monetary private returns for executives. It gives a negative response, but has no significant response to the issuance of excess non-monetary private income.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exp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anagement power, such as over-raising financing, management power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It also provides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ng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常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BJY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219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T90361、2015M580314)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5JGC176)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QYP160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建设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F272.91;F275;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桂;夏新平;潘红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2 刘茂平;蒋太红;;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爱勇;秦江萍;;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中存在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9期

4 赵立韦;;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融资偏好与股权分置改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1期

5 董丽萍;;控制权私有收益测量方法综述[J];财会月刊;2010年06期

6 冉戎;刘星;;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与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基于中小股东视角的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姜毅;;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8 李乐;;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投资视角的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12期

9 邓汉超;乔延阔;;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性质[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俞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力;田海超;赵晓伟;;资产负债率、投资规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小军;陶旖旎;沈娅莉;;控制权私有收益与过度股权再融资——一个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许萍;简桂梅;;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5卷第1期总第9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冉戎;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公司投资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许永斌;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3 邓汉超;控制权转移、企业价值变动与大股东的作用[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悦;公司并购行为动因:价值增值vs.私有收益?[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李林家;国有企业高管跨体制联结对其私有收益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秦娴;独立董事背景对大股东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李伟康;南航股份高管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5 陈利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斯琪;高管从军经历对其私有收益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7 李紫木;纪委的治理参与对上市公司高管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D];吉林大学;2017年

8 马野;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9 牛利云;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实现方式及其测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蕾;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7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27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