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信息不对称与债券担保——基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检验

发布时间:2018-02-26 07:17

  本文关键词: 债券担保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出处:《南方经济》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担保是解决债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逆向选择理论强调担保能够缓解事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理论则强调担保有助于解决事后信息不对称。两种理论对于债务人风险程度与采取担保的可能性、担保与债务利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不同的预测。文章以2008-2015年间中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以上两类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债券发行人风险越高,越有可能采取担保;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相较于同一债券信用评级的无担保债券,担保债券具有较高的发行利差。研究结果表明道德风险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债券发行人的担保行为。
[Abstract]:The guarantee is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to solv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bond market. The adverse selection theory emphasizes the guarantee can alleviate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oral hazard theory emphasizes the guarantee will help solve the post information asymmetry. Two theories for the debtor to guarantee the possibility and degree of risk,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rate and debt guarante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he actual data of 2008-2015 years China bond market as a sample of more than two types of empirical tests.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solving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may exist, and the issuer of the bond risk is high, are more likely to take the guarantee; in the control of other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secured bonds compared to the same bond credit rating the bond issuance spreads higher.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al hazard theory can well explain China's bond issuer guarantees Behavior.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55) 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研究项目(14xtzd09)的资助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向东;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J];企业经济;2005年01期

2 王慧;关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J];中国城市金融;2003年01期

3 徐莉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企金融交易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2005年02期

4 马妮;张衡;;小议资产证券化与信息不对称[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5 喻均林;刘和平;;信用担保运行中信息不对称的扩大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6 门晓亮;;信息不对称对金融业的影响和监管必要性[J];甘肃金融;2006年12期

7 伊晟;任献花;;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时代金融;2007年02期

8 靳佩然;王家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11期

9 镡方东;;试析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行为及其治理对策[J];东岳论丛;2008年05期

10 孙阳;王艳芳;;浅谈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詹原瑞;杨志刚;;主办银行制对解决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徐振业;曾勇;;信息不对称、网点规模与理财产品竞争[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0系统工程方法在金融、投资、保险业等领域的研究[C];2014年

3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马飞;冯梓洋;;信息不对称对PE在中国发展的影响[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宏;李远远;彭和平;;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艳;;现代金融中介观:理论演变与现实选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瑞芸 整理;信息不对称与银行转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徐晓明;如何加强监管化解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困局和危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3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N];金融时报;2000年

4 肖林江;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集团贷款风险防范[N];金融时报;2005年

5 高艳云;利率市场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N];发展导报;2000年

6 FN记者  陈宜萍;信息不对称卡住中小企业融资通道[N];金融时报;2006年

7 陈国润;我市创新融资方式支持项目建设[N];朔州日报;2014年

8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9 贾鹏雷;比流感更可怕的是恐慌[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张挥;信息不对称下的资产保全及案例分析[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建勇;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信息不对称对股票交易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雷志威;信息不对称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孟娜;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欢;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建议[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3 吴丽丽;市场化进程、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陨t;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贷偿模式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扈震;P2P网贷信息不对称解决方案[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孙端;时变信息刻画与揭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谭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8 李丹;信息不对称下盘锦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任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次贷危机成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汪涛;公平披露规则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37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