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新型股权激励机制与新兴企业上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9 14:42

  本文选题:新型股权激励机制 + 新兴企业 ; 参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知识与资本密集型创新型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多都已实施了大面积的员工持股或持续滚动的新型股权激励计划。然而,保荐机构与监管层基于首发管理办法中对公司股权稳定性的规定,存在着操作层面上的保守操作或"一刀切"的简单处理,即一般要求公司终止该计划后再上市,而这与公司核心团队的稳定性需求相违背,成为这类拟上市公司被迫赴海外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带有股权激励机制新兴企业的特征,发现股权激励机制与上市准入制度在财务指标、股权结构及操作层面链接不畅,并从法律、规章制度层面及风险防范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改革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Abstract]:A prominent feature of Knowledge-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s that most of them have implemented a large area of employee ownership or a rolling new equity incentive plan.However, recommendation agencies and regulators, based on the provis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any's equity in the initial management measures, have conservative operations or a "one-size-fits-all" treatment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that is, they generally require the company to terminate the plan before listing on the stock market.This is contrary to the need for stability of the company's core team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such companies to be forced to list overseas.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ing enterprises with equity incentive mechanism,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financial index,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level are not well linked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listed access system, and from the la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regul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industry in the new situation,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
【基金】: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2015-A-71-1) 2015年上海科研创新课题(15ZSO8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2.92;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倩;;不确定性、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J];会计研究;2014年03期

2 高友才;向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3 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年08期

4 程仲鸣;夏银桂;;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曼;周运兰;罗如芳;;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实证研究——基于股权激励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7年06期

2 卢馨;张乐乐;李慧敏;丁艳平;;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基于高管激励的调节效应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3 张春颖;苏桂宾;;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综述[J];长春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4 高伟伟;李婉丽;郭宏;;家族企业CEO性质、环境不确定性与资本配置效率[J];软科学;2017年01期

5 陈琪;刘卫;;新型股权激励机制与新兴企业上市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6 贾勇;蒋梦圆;;会计信息质量内外部治理效应实证研究--以我国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7年01期

7 宋玉臣;李连伟;;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测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8 李林倩;;股权激励、过度投资与企业绩效[J];商业会计;2017年01期

9 韩业顺;应志方;;浙江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特区经济;2016年12期

10 王烨;汪慧;;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选择动因研究——基于资本市场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长江;张海平;;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2 刘康兵;申朴;Elmer Sterken;;融资约束、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年03期

4 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2010年01期

5 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年08期

6 程仲鸣;夏银桂;;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4期

7 支晓强;童盼;;管理层业绩报酬敏感度、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行为——对自由现金流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一个检验[J];会计研究;2007年10期

8 夏立军;陈信元;;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决定[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9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7期

10 刘星;刘伟;;监督,抑或共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36期

2 贾学蕾;;股权激励机制中行权条件的确定与优化[J];科学之友;2013年07期

3 杨丽明;;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7期

4 贾伟;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机制[J];化工管理;1999年11期

5 李欣;;浅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3期

6 董建萍;国外股权激励机制对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启示[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郭福春;股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郭洁;中小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J];江苏商论;2003年10期

9 卢邦贵,佘德容;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简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东岭,谭福河;浅谈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选择[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 宋长安;国办15号文提出探索国有文化企业股权激励机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2 苏州 陈悦;股权激励机制需经受实践检验[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记者 马世领 发自北京;股权激励机制亟需规范[N];国际金融报;2002年

4 乔新生;股权激励机制谨防适得其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牛丽静;券商上市是股权激励机制前提[N];财经时报;2007年

6 黄俊峰;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正逢其时[N];金融时报;2005年

7 见习记者 万鹏;股权激励机制期待百花齐放[N];证券时报;2004年

8 张春玲;构建国企股权激励机制[N];财会信报;2005年

9 记者 唐薇;杭州特派办力促股权激励机制建设[N];证券时报;2002年

10 记者 唐薇;杭州特派办力促股权激励机制建设[N];证券时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荫;台资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李荦;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赵靓;长沙新东方管理层教师个人工作室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肖贤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王森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与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6 姚怡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许艳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有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邓平飞;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斌;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刘迪;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3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773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