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及信贷可得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9 18:04

  本文选题:放宽市场准入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参考:《财贸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行为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其中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消费、用于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乡镇一级是否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正向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但后者在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虽然放宽市场准入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但是对于农户而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差别不大。建议有关部门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立足"三农"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政策支持合力,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survey dat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armers' choice of lending channel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coverage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on the farmers' formal credit deman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under relaxed market ac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households with higher annual income, more labor force and more loans for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nd to choose the rural formal lending channels, among which the households with annual income are more inclined to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the annual income is lower, the labor force is small and the family has the children, the loan is used for the consumption, the farmer household which uses for the emergency chooses the folk loan more; Whether there is a new type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network at the township leve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farmers' formal credit deman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but the latter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statistical level. Although the liberalization of market access can greatly enrich the main body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but for farmers,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raditional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little differ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ed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ubjects, adhere to the market orientation,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to form policy support forc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cremental reform of ru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need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farmers.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以农村信用社为例”(7120308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放宽市场准入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016SJB790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10321)
【分类号】:F83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荣;陈传梅;衣明卉;;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756户农户的调查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3期

2 张强;王珂;;文化企业与非文化企业信贷可得性差距与原因——基于湖南省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续剑锋;;近水楼台先得月[J];华人世界;2010年Z1期

4 杨毅;颜白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5 Laura Brix;Kathatine Mckee;杨岚;赵煊;孙天琦;;低可得性环境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发展负责任金融的契机(二)[J];西部金融;2011年12期

6 方文全;;从生产要素可得性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4期

7 林丽琼;张文棋;郑境辉;谢水常;;社会资本影响农村中小企业非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实证研究——基于2008年福建省5设区市的调查数据[J];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8 余红;蔡蓉;;浅析我国农户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林丽琼;张文棋;郑境辉;;社会资本影响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350个样本的调查[J];技术经济;2009年09期

10 周小斌,耿洁,李秉龙;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韧;;银企关系、制度环境与中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民族证券公司 张栋;从信贷可得性看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马秀颖 鄂英华 李丽;吉林省农户借贷现状调查[N];吉林日报;2014年

3 记者 杜冰;农村家庭银行信贷可得性约为27.6%[N];金融时报;2014年

4 上海中财期货 续剑锋;近水楼台先得月[N];期货日报;2008年

5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 许会斌;网络终端与网络银行的渠道选择[N];网络世界;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艳明;基于银行业结构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2 潘纬;社会资本在农户借贷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统计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3 张庆f ;转型期农户结构、行为特征与农户借贷[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黄晓红;农户借贷中的声誉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林丽琼;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喷喷;中国城乡家庭信贷可得性研究—“关系”有多重要[D];华侨大学;2016年

2 范芳;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周小斌;众筹模式融资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彬;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鹏涛;河南省农户借贷供需失衡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张宜红;影响农户借贷需求及借贷额的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颜莉娜;山西省农户借贷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庄琦;特征地区的农户借贷需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谢美婧;湖南省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0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820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