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发展为现在的市场经济,我国的金融系统也正在逐步改革与完善,现今我国五大行: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的主要业务面对的仍然是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而不是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户。新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正在蓬勃发展,俨然已成为我国“支持三农,服务城乡”的主力军,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是分布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因此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的持续与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对农村经济的良好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与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所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贷款风险的管理的能力,这不仅是提高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文章从牡丹江农村信用社出发,希望以小见大,对其他金融机构有所帮助。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进行梳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研究了与贷款风险管理联系紧密的理论,这其中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等。这一部分进一步加强了对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为之后的分析研究做理论基础铺垫,也为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做一些理论上的补充。其次,文章从牡丹江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设立情况、农户小额贷款发展情况及贷款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之后根据牡丹江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面临着外部环境风险、农户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社内部的操作风险。再次,文章使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研究,对影响农户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的众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农户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为下一步进行风险防范对策的提出指明了方向。文章最后一部分针对之前贷款面临的风险的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为牡丹江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建立农业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以及科学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加强农户的信用意识、完善农户征信系统建设以及积极贯彻与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客户经理的思想觉悟、授信质量、完善担保机制以及提高贷款从业综合素质。作者希望文章的研究和建议的提出能够为牡丹江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5;F832.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小额贷款的概念及用途
2.1.2 风险的定义
2.2 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基于社会资本的联保理论
2.2.4 信贷配给理论
2.2.5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现状分析
3.1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3.2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现状
3.2.1 主要业务品种及贷款用途
3.2.2 农户小额贷款余额
3.2.3 农户小额贷款资产质量
3.2.4 农户户均贷款额以及贷款利率
3.2.5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风险分析
4.1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
4.1.1 农户生产的自然风险
4.1.2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市场风险
4.2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农户信用风险
4.3 农户小额贷款面临的农村信用社内部的操作风险
4.3.1 客户经理思想认识不到位
4.3.2 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质量有待提高
4.3.3 农户小额贷款方式单一造成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4.3.4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缺少专业人才
4.4 本章小结
5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2 变量的选取及假定
5.3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1 主要统计指标描述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3 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牡丹江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的对策
6.1 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6.1.1 农村信用社应帮助农民掌握最新的天气动态
6.1.2 当地政府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补偿机制
6.1.3 建立适用于牡丹江的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6.1.4 实行灵活的农户小额贷款利率
6.2 农户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6.2.1 加强当地农户的信用意识
6.2.2 完善农户征信系统建设
6.2.3 积极贯彻与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
6.3 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6.3.1 提高客户经理的思想觉悟
6.3.2 提高客户经理的授信质量
6.3.3 通过灵活的贷款方式完善担保机制
6.3.4 提高贷款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熊学萍;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效率与帕累托改进[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熊泽森;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方昕;小额信贷激励机制与微观信贷政策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军;我国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相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严青;当前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金丽华;AC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思敏;佳木斯市小额信贷对妇女创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学军;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徐娟娟;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失衡与小额信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吕晓静;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分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陈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荣正;基于农户信用水平与贷款利率联动的农信社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唐志鹏;基于评分法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187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18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