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品种,资产证券化出现以后,很快成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我国自2005年3月正式开始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在证券化市场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扩大和产品的种类丰富上。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且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孕育而生的产物。对我国而言,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分散经营风险,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但同所有金融创新初入市场的情况类似,资产证券化也蕴涵着不小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产在进行证券化的过程中,诸多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资产之中,并极力向投资者推销这些存在巨大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当然,企业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往往是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其资产所具备的法律特征与信贷资产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证监会在2014年11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及配套实施细则,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特殊目的载体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即使证监会从试点开始以来,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相比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相对薄弱法律框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强化。此外,随着《证券法》草案在条文中将资产支持证券纳入证券品种,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证券表现形式,因受注册制改革的影响,其监管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本文通过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以研究企业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基础资产、特殊目的载体、信息披露等问题为基础,结合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借鉴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立法经验,对我国架构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资产证券化 法律规则 监管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4
- 一、研究背景8-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2
- 四、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属性与功能分析14-29
- 一、资产证券化的缘起14-16
- 二、我国两类资产证券化形式的比较16-24
- (一)证券化的法律定义16-17
- (二)法律主体17-23
- (三)法律关系23-24
- 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与风险24-29
- (一)主要功能25-26
- (二)风险揭示26-29
- 第二章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类型考察29-39
- 一、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回顾29-31
- (一)萌芽阶段29-30
- (二)试点阶段30
- (三)停滞阶段30-31
- (四)重启与扩大阶段31
- 二、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类型分析31-39
- (一)债权类32-35
- (二)公共事业收费权类35-36
- (三)创新资产类36-39
- 第三章 当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法律问题39-49
- 一、立法重心的偏移39-40
- 二、实践规则的缺陷40-46
- (一)立法层次低40-41
- (二)具体规则不完善41-44
- (三)救济路径堵塞44-46
- 三、监管体系的滞后46-49
- (一)监管模式难以驾驭资产证券化46-47
- (二)监管重心倾斜47-48
- (三)社会监督缺位48-49
- 第四章 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制介绍及经验借鉴49-57
-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立法概述49-50
-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则50-54
- (一)基础资产50-52
- (二)SPV52
- (三)信息披露制度52-53
- (四)救济路径53-54
- 三、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54-57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法制的若干思考57-65
- 一、立法重心的平衡57
- 二、实践规则的完善及法律化57-62
- (一)提高立法位阶58
- (二)完善运作流程规则58-60
- (三)重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60-62
- 三、监管体系的架构62-65
- (一)监管模式的调整62-63
- (二)监管重心的平衡63
- (三)建立社会监督机制63-65
- 参考文献65-69
- 一、中文参考文献65-67
- (一)著作及译著类65-66
- (二)期刊及论文类66-67
- (三)报纸类67
- (四)网络文献类67
- 二、英文参考文献67-69
- (一)著作类67-68
- (二)期刊类68-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介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以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现状及其立法[J];中国人大;2002年22期
2 伏军;;“大约在冬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与根源[J];金融法苑;2003年04期
3 史振郭;;《证券法》怎样才能更完善?[J];开放潮;2005年Z2期
4 孙思;;中国、美国、英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对比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5 韦磊;;案例八:“博时”:基金黑幕的始作俑者[J];公司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6 顾功耘;井涛;;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法制研究报告[J];公司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7 ;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年02期
8 顾功耘;井涛;;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法制研究报告[J];公司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9 谢国斌,郭玉坤;加入WTO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钟付和;;投资基金法与投资者保护——美国之立法例及中国法之借鉴[J];福建法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军耀;蒲勇健;;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思远;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成立[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曲德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销售要坚守“投资者为上”[N];期货日报;2012年
3 记者 卓尚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将进一步规范发展[N];金融时报;2012年
4 ;跻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特别会员” 协和资产助力房企多元融资[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5 记者 刘泉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国际会员委员会成立[N];金融时报;2014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第三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京召开[N];证券时报;2008年
7 中国工商银行基金托管部;开创证券投资基金业美好未来[N];证券日报;2003年
8 记者 郭玉志;证券期货业应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曹淑彦;林利军:基金创新应巩固信任关系[N];中国证券报;2014年
10 记者 曲德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京成立[N];期货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晓国;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张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汪光成;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计量与因素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4 梁风波;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功能与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宪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新模型及我国基金中长期业绩评价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对外开放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闫从翔;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马耀蕾;收费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李昕阳;我国私募资产证券化基金的法律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盛夏;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6 董红;DFG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臻;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李全民;《案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分析的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郑方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席红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5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