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8:17

  本文关键词: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平台 投资者 风险防范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在商品零售、图书、音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互联网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互联网股权融资、p2p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兴未艾,必将对现有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联通了投资者与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等企业所有者,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布的企业信息,直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在投资后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享受股权投资收益。在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模式中,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互联网平台和相关技术软件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股权投资的门槛,普通的工薪阶层或者企业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股权投资,企业估值、风险控制、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都会在通过互联网得到简化。金融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金融市场股权投资收益将普惠于普通民众,股权投资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但是,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发展中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针对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概念与特点,并理清它与股权众筹融资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特点,指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是私募股权投资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结合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运作流程,分析流程的具体运营,通过流程图分析法识别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私募股权基金的历史数据,分析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分类,从投资者、互联网平台和融资者三方面分析风险。最后,在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整体运作框架下,从投资者、互联网平台和融资者三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平台 投资者 风险防范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13-14
  • 第2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概况14-22
  • 2.1 概念界定14-15
  • 2.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特点分析15-17
  • 2.3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7-19
  • 2.3.1 行业内平台数量分析17-18
  • 2.3.2 行业内平台成交项目与融资金额18-19
  • 2.4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9-21
  • 2.4.1 资本市场环境分析19-20
  • 2.4.2 政策环境分析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运营模式22-32
  • 3.1 项目融资流程分析22-26
  • 3.1.1 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比较22-23
  • 3.1.2 融资流程23-25
  • 3.1.3 融资流程中的风险辨识25-26
  • 3.2 项目投资收益分析26-31
  • 3.2.1 投资期限分析26-28
  • 3.2.2 项目存活率分析28-29
  • 3.2.3 投资回报分析29-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风险分析32-39
  • 4.1 投资者的风险分析32-35
  • 4.1.1 信息不对称风险32-33
  • 4.1.2 领投人的代理风险33
  • 4.1.3 投资风险33-35
  • 4.2 互联网平台的风险分析35-36
  • 4.2.1 平台的合规风险分析35
  • 4.2.2 审核风险35-36
  • 4.3 融资方风险分析36-37
  • 4.3.1 信息泄露风险和法律风险36
  • 4.3.2 道德风险和运营风险36-37
  • 4.4 本章小结37-39
  • 第5章 风险防范策略研究39-47
  • 5.1 投资者保护策略研究39-42
  • 5.1.1 合格投资者的门槛与投资额度39-40
  • 5.1.2 设置冷静期制度40-41
  • 5.1.3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41-42
  • 5.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风险防范策略研究42-45
  • 5.2.1 平台的准入条件规制42-43
  • 5.2.2 设立行业协会43
  • 5.2.3 完善平台的职责与运作制度43-44
  • 5.2.4 创新平台的运作模式44-45
  • 5.3 融资方风险防范策略研究45-46
  • 5.4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决定机制研究——兼谈股权转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05期

2 何振华;非上市股权交易如何破局[J];上海国资;2005年09期

3 艾亚;;中国第一家国际股权交易所落户天津[J];国际融资;2008年11期

4 ;热烈庆祝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成立 热烈庆祝湖南股权交易所成立[J];产权导刊;2011年01期

5 沈立群;;股权托管交易市场谋定启动[J];上海国资;2012年03期

6 何登录;;发展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的现实意义及措施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3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组;夏斌;张承惠;朱明方;田辉;;规范和发展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J];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8 郜雪婷;;论天津股权交易所的发展与完善[J];科技风;2012年13期

9 李刚;宁超;王颖;;山西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问题;2013年02期

10 陈泽明;李春献;彭艳飞;;规范与发展河北省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议[J];时代金融;201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志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的法律问题探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守东;王实;刘日昊;;股权激励组合模型设计与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3 陈刚;;房地产项目转让中股权转让方式的法律风险防控[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朱永永;;基于会计研究法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徐钧;;股权分置制度变革:基于维纳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安灵;;股权分置改革的长期价值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守文;;股权变易的税法规制[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孟庆艳;;继受取得股权股东资格之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9 余芸春;;国有股权受让的对象分析与遴选机制建立[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峰;曾五一;;第三十九章 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杨涤;股权托管:有效规范非上市公司股权流动[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陈荣;如何规范非上市股权交易[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静瑕;天津股权交易所力推市场体系建设[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康书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要规范与发展并重[N];中国证券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周渝;西南证券拟增资重庆股权交易中心[N];中国证券报;2012年

6 记者 高国辉 实习生 世笑瑾;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增至87家[N];南方日报;2012年

7 记者 郑培源 徐晶晶;新疆筹建西北首家股权交易中心[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陶君;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启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记者 应建勇;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立[N];浙江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朱剑平 王春晖;山东“领跑”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峰;兼顾民族地区特点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董君勇;跨国股权转让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孙有强;股权公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夏既明;中国银行业国际股权合作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黄满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并购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钟红波;基于多主体仿真的风险投资股权退出拍卖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协议效力[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希腾;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运作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胡静;我国股权众筹的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睿;股权收购对寿险公司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5 潘晓萌;中小企业多渠道股权融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傅亚洲;论我国股权众筹法律制度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韦笑威;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8 沈雪;我国股权众筹投资者保护的实现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张智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效率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康辉;天津股权交易所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7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687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