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的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2:12

  本文关键词: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的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性 非线性 平滑转换面板模型 货币政策


【摘要】:最近几年,国内流动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逐渐发生一定的背离现象,此现象势必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困扰,其实这一问题的核心实质是如何对宏观流动性进行准确评估。由于现有宏观流动性的评估往往缺乏微观实体经济基础,因而影响其评估有效性,进而削弱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有鉴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企业)对宏观流动性进行评估,以期改进现有宏观流动性评估的有效性。具体来讲,本文首先在分析宏观流动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基础上,采用2008年至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年度财务数据较完整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平滑转换面板(PSTR)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格点搜索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平滑参数和位置参数确定模型中的转换函数的平均值并以此作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判断标准。然后,根据实证检验宏观流动性评估结果,分析了这一结果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宏观流动性和微观流动性出现背离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观视角评估宏观流动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宏观流动性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3)国内2008年和2012年的宏观流动性是不足的,2009至2011年和2013年宏观流动性是过剩的;(4)国内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是有效的,随着宏观流动性的上升,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下降;(5)货币政策受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流动性囤积”行为、汇率制度以及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企业负债率的作用存在时滞等因素影响,使其无法充分发挥效力,致使国内流动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出现了一定的背离。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第一,将实体经济部门纳入货币政策决策系统中;第二,中央银行在制定相应流动性管理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非线性效应的转换机制、转换速度、位置参数等等,进而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第三,货币政策应以利率调控为主、信贷为辅来调控投资和货币需求;第四,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政府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三方机构共同协作,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第五,建立有效的利率和汇率的传导渠道,增强汇率弹性;第六,构建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宏观流动性评估方法。
【关键词】:流动性 非线性 平滑转换面板模型 货币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0-12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研究内容10-12
  •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12-13
  • 2 文献综述13-20
  • 2.1 流动性涵义13-15
  • 2.2 流动性的评估方法15-18
  • 2.2.1 不同层次的流动性评估15-17
  • 2.2.2 流动性评估方法分类17-18
  • 2.3 流动性状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8-19
  • 2.4 文献述评19-20
  • 3 宏观流动性评估的理论基础20-27
  • 3.1 宏观流动性评估的基本理论20-24
  • 3.1.1 古典货币数量理论20
  • 3.1.2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20-24
  • 3.1.2.1 基于费雪方程式的理论基础21-23
  • 3.1.2.2 基于剑桥方程式的理论基础23
  • 3.1.2.3 基于货币需求函数理论基础23-24
  • 3.1.3 基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理论24
  • 3.2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评估理论基础24-27
  • 4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评估的实证分析27-46
  • 4.1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的原理和方法27-30
  • 4.1.1 PSTR模型的构建27-28
  • 4.1.2 PST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28-29
  • 4.1.3 PSTR模型转换参数的确定及参数估计29
  • 4.1.4 PSTR模型的敏感性检验29-30
  • 4.2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评估的模型构建30-31
  • 4.2.1 非线性平滑转换面板模型构建30-31
  • 4.2.2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状态的判断标准31
  • 4.3 样本和指标变量的选取31-34
  • 4.3.1 样本选择31-32
  • 4.3.2 指标变量的选取与处理32-34
  • 4.4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34-38
  • 4.4.1 线性检验与剩余非线性检验34-35
  • 4.4.2 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35-37
  • 4.4.3 2008-2013年宏观流动性状况的评估37
  • 4.4.4 模型的敏感性检验37-38
  • 4.5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38-46
  • 4.5.1 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评估检验结果的现实背景38-39
  • 4.5.2 宏观流动性与微观流动性背离的原因探析39-46
  •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46-50
  • 5.1 主要结论46-47
  • 5.2 政策建议47-49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旺;;企业流动性短缺的原因[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9期

2 李研妮;冉茂盛;;金融系统流动性及其风险的框架研究综述[J];预测;2012年01期

3 赵伟;;流动性短缺:又一个“中国式的”[J];浙江经济;2013年13期

4 ;流动性短缺[J];天津经济;2014年01期

5 王吉培;;流动性短缺与充裕的背后[J];金融博览;2014年02期

6 车嘉丽;;企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9年12期

7 夏新斌;曾令华;;我国宏观流动性的测度:1978~2010[J];统计与决策;2012年04期

8 汪宪祥;;流动性及流动性黑洞的国际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9期

9 肖崎;;流动性、杠杆率与金融稳定[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10 费方域;江鹏;陈笛霏;;银行体系内生流动性风险及监管理论评述[J];新金融;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岚;关注流动性 警惕“金融共振”链条风险[N];金融时报;2013年

2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林松立;流动性合理偏宽松水平将持续至明年[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管清友;“流动性之困”折射转型之难[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太平洋证券 王保东;关注通胀下的流动性短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万勇;明年二季或出现流动性短缺[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王宙洁;全球六大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陆振华;流动性之困源于金融系统欠缺市场化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史进峰;难道一切只是,错觉? 央行流动性预期引导机制反思[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贾林男;“流动性短缺”困扰中小民企[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10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高善文;A股市场何去何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砚;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流动性冲击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薛小玉;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过剩与结构短缺的形成机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孙彬;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苏望;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文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收益权衡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7 孙云辉;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曹元涛;流动性创造、救助和银行危机[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芹;民生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马闯;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与其流动性风险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庄园;不同层次流动性之间的传导扩散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韦选真;企业流动性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5 张明;巴塞尔协议Ⅲ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夏霁;流动性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效应及其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夏丹;流动性冲击金融系统稳定的传导扩散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江玲燕;微观视角下宏观流动性的评估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9 谌帅宇;中国宏观流动性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10 刘双双;上市城商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4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724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