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叉持股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摘要】: 现代公司股权结构日趋复杂,交叉持股作为公司资本运作和发展扩张的手段,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交叉持股现象虽然在我国出现的较晚,但是其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开始正式在上市公司间实行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述了交叉持股和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相关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搜集和整理了目前我国上证交易所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信息,对其基本情况、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交叉持股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其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会计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这两个科目的会计核算方法,其受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额分别在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中体现。因此本文选取了基本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两个指标体现公司业绩,并通过“有无”公允价值计量的对比来反映公司业绩的变化。最后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寿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2007年的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大起大伏,这一点在中国人寿半年报和年报中的公允价值相关科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交叉持股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33;F276.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8-9
- 1.2.1 研究思路8
- 1.2.2 论文框架8-9
- 1.3 本文创新之处9-11
- 第二章 交叉持股研究11-23
- 2.1 交叉持股理论综述11-15
- 2.1.1 交叉持股的概念及其类型11-12
- 2.1.2 交叉持股的动机12-13
- 2.1.3 交叉持股公司的特征13-14
- 2.1.4 交叉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4-15
- 2.2 交叉持股的会计问题15-18
- 2.2.1 注册资本的合法性、真实性15-16
- 2.2.2 交叉持股的利润分配问题16-17
- 2.2.3 交叉持股引发的财务问题研究17-18
- 2.3 交叉持股的现状18-20
- 2.3.1 国外交叉持股的现状及监管18-19
- 2.3.2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状19-20
- 2.4 交叉持股的利弊分析20-23
- 2.4.1 交叉持股的优点20-21
- 2.4.2 交叉持股的缺点21-23
- 第三章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23-34
- 3.1 公允价值理论综述23-26
- 3.1.1 公允价值的涵义23-24
- 3.1.2 公允价值产生的渊源及理论基础24-25
- 3.1.3 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25-26
- 3.2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26-31
- 3.2.1 公允价值应用的必然性26-27
- 3.2.2 公允价值的应用27-30
- 3.2.3 公允价值应用的局限性30-31
- 3.3 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31-34
- 3.3.1 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31-32
- 3.3.2 公允价值对利润表的影响32-34
- 第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34-49
- 4.1 我国上市公司现状研究34-41
- 4.1.1 数据选取34
- 4.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34-39
- 4.1.3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39-41
- 4.2 公允价值计量下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研究41-47
- 4.2.1 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现状分析41-43
- 4.2.2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业绩影响研究43-47
- 4.3 典型例案——基于中国人寿案例的分析47-49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9-53
- 5.1 本文结论49
- 5.2 对策建议49-51
- 5.2.1 对我国上市交叉持股的建议50-51
- 5.2.2 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51
- 5.3 本文研究的主要局限性51-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杏梅;;在金融危机中审视公允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9年14期
2 何友明;;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现代商业;2010年32期
3 杨传先;;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5期
4 杨宜玮;;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应为次贷危机买单[J];生产力研究;2010年04期
5 孙佳;;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4期
6 刘伟;;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7 王钟芬;;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06年11期
8 王文婷;王海龙;;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年05期
9 邢黎黎;;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祝琳;申慧;;公允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于永生;;《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纪平;;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规范的构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欧阳电平;王熊飞;;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模式探讨——从信息方法运用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强安;;市场价格、价值发现与公允价值计量[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白默;刘志远;;公司控制权、经理人员项目选择与交叉持股的模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强安;;市场价格、价值发现与公允价值计量[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8 孔令辉;赵彦锋;;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动态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月玲;戴金川;;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尉然;;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少业;交叉持股概念重燃股改行情[N];汕头日报;2005年
2 王慧卿;警惕外资收购韩国公司交叉持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杨峰;交叉持股:待填平的“爆破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记者 刘霞 唐柳杨;戴姆勒加入雷诺日产联盟三巨头交叉持股[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记者 夏雄伟;沪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值得关注[N];证券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赵学毅;挖掘交叉持股新“金矿”[N];证券日报;2007年
7 任小雨;A股春季遭寒流 交叉持股市值缩百亿[N];证券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学毅;交叉持股的G股将成“主菜”[N];证券日报;2006年
9 林U,
本文编号:840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84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