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网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有利网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摘要】:P2P网络借贷是指基于互联网,不经过第三方机构(如银行)的个人对个人的直接借贷模式。自2005年,以Zopa、Lending Club、Prosper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欧美兴起,而后传入我国并出现爆发式增长。究其发展原因,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缺少抵押担保物,同时我国征信系统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与个人很难向银行贷款,两者的资金需求量大。其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而个人的理财产品较少,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国内特殊的金融背景下,不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部分个人理财需求促使P2P行业“野蛮发展”。P2P网络借贷与小额贷款公司关注于“草根金融”、“普惠金融”,它们扎根于服务弱势企业,使小微企业得到很大帮助,与传统金融结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补。因我国的特色经济环境,在引入外国纯线上P2P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以有利网为代表的“P2P平台+小贷公司”网络借贷合作模式。合作的小额贷款公司负责开发借款人,并为其提供担保,平台主要负责吸引投资并维护完善用户体验。这种新型模式使小贷公司可以绕过监管借道融资,打破资金瓶颈,突破地域限制,而P2P平台则可借此降低风险与运营成本,双方合作实现了业务突破。有利网模式并不是一本万利,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该平台的议价能力、担保资质等一系列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优化平台资产端、加强风险控制、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机制、促使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在对两者合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下,P2P平台与小贷公司的结合对“普惠金融”的实现有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P2P网贷平台自身应着重提高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能力,而外部环境的建设也尤为重要,急需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尽快出台网贷监管细则,才能更好地推动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运营模式 风险控制 有利网 小贷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文献综述9-11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12
- 1.4 研究特点和研究不足12-14
- 2. P2P网络借贷平台——有利网案例介绍14-23
- 2.1 国内P2P行业概况14-16
- 2.2 有利网公司背景16-17
- 2.3 有利网主要产品17-19
- 2.4 有利网运营模式19-21
- 2.5 有利网风险控制21-23
- 3. 有利网运营模式的SWOT分析23-30
- 3.1 有利网的优势23-24
- 3.2 有利网的劣势24-25
- 3.3 有利网面临的机会25-27
- 3.4 有利网面临的威胁27-28
- 3.5 有利网与小贷公司的合作效应28-30
- 4. 有利网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30-32
- 4.1 议价能力30
- 4.2 借款质量30
- 4.3 担保资质30-31
- 4.4 资金安全31
- 4.5 监管风险31-32
- 5. 完善有利网运营模式的对策与措施32-35
- 5.1 有利网发展建议32-33
- 5.2 外部环境建设33-35
- 6. 基本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玉山,王倩;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2年06期
2 齐华宁,赵文利;网络金融的系统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3 李昕,王媛,杨蕊;网络金融监管的理论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4 高文思;;浅谈网络金融发展的发展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年30期
5 崔玮;;网络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浅析[J];才智;2010年20期
6 许瑞;;网络金融的发展与趋势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7期
7 冯元;;试析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年10期
8 梁云林;;试析网络金融投资的要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5期
9 侯婷艳;刘珊珊;陈华;;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财政;2014年02期
10 刘金桥;;网络金融风险的问题与防范[J];魅力中国;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梁盟;;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控[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静生;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实习生 郝爽;网络金融能否挑战传统金融?[N];科技日报;2013年
3 记者 卢晓平;金融保险: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N];上海证券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荣;前三季网络金融钓鱼诈骗激增[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高卫民;网络金融或成理财新方向[N];安徽经济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王冠 张月光 见习记者 黄斌;融入式电商金融? 中行网络金融战略拆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7 冯静生;网络金融切忌增量不增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程瑞华;网络金融 再筑辉煌[N];金融时报;2002年
9 冯静生;网络金融存在五大问题[N];上海金融报;2003年
10 赵燕凌;网络银行:危险游戏讲究安全玩法[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雷;网络金融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赖观荣;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选择与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3 欧阳勇;网络时代银行中介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小燕;基于模糊评价的网络银行顾客信任度量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尹龙;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理论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苏苏;我国民间网络借贷风险防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石雅君;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磊;网络金融对荆州市农村银行业的影响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4 林升;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于冰;我国小微企业网络融资模式及创新案例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6 聂炜平;网络互助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成因及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骆朝伟;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吴志坚;网络借贷的担保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秦婷;基于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三维监管体制构建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10 裴昭华;网络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6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85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