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1841年美国丝绸商人为获取利润开始向社会发布个人信息,这标志着信用开始形成。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信用评级机构,以穆迪、标普和惠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发达国家里,信用评级是经济平稳发展的保障,评级在当时开始逐步推广于发达国家,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国都努力地以求得到三大评级机构的青睐。但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到来,让全球又陷入对评级的质疑状态下,致使三大评级机构失去了原本不可撼动的威信,更重要的是这大大阻碍了评级业的发展。信用利差作为衡量信用风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得到了投资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于影响信用利差的因子,各界也是众说纷纭,不可一致。此后,各国也开始在本国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以期更好地为本国金融发展服务。我国的评级业是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最初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拥有属于本国权威性的评级机构,适用于本国的评级方法和相对完备的评级制度。对债券市场而言,如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质的提升,其次债券市场的发行方式、发行场所、发行期限等等特征都较以前有明显改善。但相对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远远落后其发展规模,而债券市场的加速发展往往是离不开信用评级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站在债券市场高速发展的轨道上也从开始的雏形发展到了如今较为完整的评级体系,但比较于国外的评级机制而言,我国评级也还存在许多缺点。我国的评级机构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是最致命的硬伤,加之国人投资者对评级信息的不完全接纳性使得我国评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研究人员在关于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方面有大量文献,这从理论上指导我国评级业的发展,促进其与国际接轨。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相关文献中,各国学者从各方面实证分析了对影响发行利差的因素,其中包括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主要有股市波动率,债券市场波动率、GDP、CPI、债券发行规模、财务指标等等,本文借鉴历史文献所使用的模型进行改进,添加新变量以求改进模型拟合度,使结果更具说服力,也为证明我国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程度。通过受评主体的评级结果对其债券的发行利差的影响可反映出信用评级对我国债券发行市场的影响。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风险情况,可为投资者做决策的时候提供重要的依据,故在债券评级市场上,受评主体评级越高,其发行的债券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从而使得债券的发行利差越小;反之,其发行利差越大;即债券发行利差与信用评级成反向关系。否则,说明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并没有效率。本文就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选取2010年到2015年的债券数据,从发行利差的角度予以实证分析。对债券进行筛选,选取占比最大的四类,分别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使用改进的“TIC模型”验证评级对各类债券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除绪论外,各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二章简单的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就我国债券市场上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业的概况做了详细阐述,了解其发展史和当今发展状况,并指出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为评级对债券发行市场影响力的统计分析,选取我国主要的四类债券,在2010-2015年的数据情况做了关于其评级等级对其发行利率和发行利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债券的发行利率和发行利差均随着信用等级的提高而下降,随着信用等级的降低而上升;接着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债,选取发行期限为7年期,发行规模在9-11亿元,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筛选和分类,分别研究信用评级(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对其信用利差的显著性分析(使用F、T检验),研究表明,我国评级业在债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一定认可,成为了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五章实证分析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因前面得出信用评级会影响债券市场,但是并不知道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故而针对此问题做了定量研究。本文从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研究方面来佐证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故选取了2011-2015年间的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进行多元回归。把发行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作为解释变量,并在何平、金梦(2010年)的模型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变量,即提前还款条款、是否有担保,以期增加模型的拟合度,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证结果表明,其发行利率与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的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其系数的绝对值决定。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相关叙述和实证结论,并针对债券评级行业的改善和提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债券评级业的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文章在债券定价的现有模型,即“TIC模型”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加入了变量,即是担保、提前还款两个变量,以此希望提高模型的解释精度,使之更有说服力;二、文章按债券分类(按照WIND标准),对主要的四大类债券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了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数据上量的提升,选自了2010-2015年期间的四大类债券,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由于自身能力和时间的限制,对国内外的文献不能掌握全面,亦没有研究透彻,这是不足之一;此外,在模型的创新方面只是沿用以前的模型,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这是不足之二。
【关键词】:主体评级 债项评级 发行利差 企业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3
-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3-15
- 2. 文献综述15-22
- 2.1 信用评级的文献综述15-19
- 2.1.1 评级方法研究16-17
- 2.1.2 债券信用评级方法的文献综述17-19
- 2.2 债券信用利差的文献综述19-22
- 2.2.1 国外文献综述19-20
- 2.2.2 国内文献综述20-22
- 3. 我国债券评级业的发展研究22-38
- 3.1 信用评级市场概况22-30
- 3.1.1 信用评级机构概况22-24
- 3.1.2 信用评级方法简介24-27
- 3.1.3 信用评级行业现状27-30
- 3.2 我国债券市场概况30-36
- 3.2.1 债券市场现状31-35
- 3.2.2 债券评级业发展意义35-36
- 3.3 我国债券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36-38
- 4. 评级对债券市场发行影响力统计分析38-47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38-41
- 4.1.1 各类债券的债项评级对债券发行利率/利差的分析38-39
- 4.1.2 各类债券的主体评级对债券发行利率/利差的分析39-41
- 4.2 信用等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显著性分析41-47
- 4.2.1 模型设计原理41
- 4.2.2 数据选取和处理41-43
- 4.2.3 实证结果和分析43-47
- 5. 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实证分析47-61
- 5.1 模型思路和设计47-48
- 5.2 数据选取与处理48-49
- 5.3 发行利差的影响因数选取与解释49-51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51-61
- 6. 结论与建议61-65
- 6.1 结论61-62
- 6.2 政策性建议62-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李梅,陈建疆;浅析本息分离债券[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1期
2 董奋义;聂俊丽;田军;;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屈文洲;;发展本息分离债券市场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2006年07期
4 王念;文庆能;;金融改革的新亮点——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J];西南金融;2006年01期
5 陈宏杰;;规避债券 投靠股票[J];股市动态分析;2009年02期
6 田鑫;;论欧盟债券市场的一体化效应[J];商业时代;2009年16期
7 张楠;;关于债券概念和特点的解析[J];河南科技;2013年11期
8 胡式如 ,李幸u!;西方债券(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6年04期
9 王绍华;;关于企业债券的保证问题[J];天津金融月刊;1987年05期
10 李祥玉 ,阎恕生;日本债券市场跃居世界首位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跃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孙中山在美洲发售的债券考述[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2 周宏;王园;温笑天;夏建超;;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与债券信用利差——基于2005-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陆珩tq;;巨灾风险债券定价[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课题组;王经训;;国际债券发行条件和风险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2年度)[C];1992年
5 ;中远集团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6 张晓英;;中西方企业债券定价之比较[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7 债券业务情况课题组;刘健;侯芳;;当前金融机构债券业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陆海俊;;我公司进行债券投资之初探[A];上海烟草系统2002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9 康兴;;“公裕债券”的再发现与再补充[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10 郭爱;;“公裕债券”浅谈[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上官卫国;债券调换与合并操作流程出台[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王光平;券商投行业务受益债券快速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欧元债券是雾里看花吗?[N];国际商报;2011年
4 顾金俊;韩国外汇债券发行量为何创新高[N];经济日报;2013年
5 浩子;债券发行的市场化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3年
6 记者 华宏 通讯员 崔丽丽 辛星;我市加快债券发行破解企业融资难[N];承德日报;2013年
7 鲍仁;6月债券发行同比减少34.6%[N];期货日报;2013年
8 记者 张雷;今年我区已发行企业债券138亿元[N];新疆日报(汉);2014年
9 杨溢仁;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提速[N];国际商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耿馨雅;企业债券流向解禁航道重整[N];财经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企业债券规模扩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2 李正红;中国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吴腾华;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鸿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蔡建波;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决策机制与分析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小坤;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崔长峰;基于债权终止风险的可违约债券定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文群;中国企业债券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白艳萍;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套利研究及其风险管理[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涛;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市场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高磊;城投债的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世闻;基于债券信息发现的知识服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韩惠;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公告的价值效应[D];复旦大学;2014年
6 董博琳;宏观因素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7 接晋;交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唐璐云;局部战争条件下债券动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姜姗;GD公司永续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芮云凯;企业债券违约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5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91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