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外部性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自主创新 切入点:技术创新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Abstract]:China is in economic growth turned by the shift of the growth rate of rapid growth, in order to digest stimulating macroeconomic polici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is period is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supply side refor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structure. Innovation has two paths to choose: one is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other is the exogenous innovation path, the main way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ways,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high-class wil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ipation in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market, in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Positive external effect of the external research perspective,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hina 2000~2014,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research found that impact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Chinese 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dustry the advanced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ncertaint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externality of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an indirectly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act on the high level of the effect is limited.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大城市产业再集聚模式及其空间效应研究”(14BJL113) 2016~2017年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
【分类号】:F121.3;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强;尹志锋;叶静怡;;国有企业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外部性的分析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4期
2 彭国华;;技术能力匹配、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差距[J];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3 傅元海;叶祥松;王展祥;;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9期
4 沈能;赵增耀;;集聚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创新能力[J];科研管理;2014年04期
5 薛继亮;;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6 陈常;;浙江省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李飞跃;;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J];世界经济;2012年02期
8 孟祥财;叶阿忠;;知识外部性、研究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9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翔;周明生;;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外部性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2 张梅青;武勇杰;;中国地区就业增长的集聚效应: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7期
3 刘慧;汝刚;张俊;;产业结构升级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陈燕武;张绿原;;技术选择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滞后误差自相关面板数据模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5 陈浩;丁乙;;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服务化[J];南大商学评论;2017年01期
6 李丹丹;张倩肖;;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驱动因素分析——一项基于1999-2014年数据的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7 白俊红;吕晓红;;FDI质量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金融研究;2017年05期
8 马孝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5期
9 陈丽娴;沈鸿;;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和要素结构——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PSM-DID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年05期
10 白云飞;马树才;;人力资本产权效应、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2 马瑞超;张鹏;;外资异质、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J];当代财经;2013年02期
3 刘旭东;;资源型城市转型技术选择与政府角色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年10期
4 李欣;黄鲁成;吴菲菲;;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选择模型及应用[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5期
5 刘秀莲;;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
6 盛丰;;生产效率、创新效率与国企改革——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7 陈常;;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年06期
8 吴延兵;;中国哪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最具创新性?[J];世界经济;2012年06期
9 覃成林;李超;;要素禀赋结构、技术选择与中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10 谭晶荣;颜敏霞;邓强;王健;;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及劳动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估测——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仙荣;试论山西产业结构的升级[J];财政研究;2000年08期
2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6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7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9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10 ;不要轻言提升产业结构[J];求知;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妙丽;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浙江日报;2007年
9 张宏祥;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会议召开[N];德州日报;2007年
10 纪卓瑶邋夏改萍;产业结构升级两面皆须谋划[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倪明明;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王琳;甘肃省融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7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65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