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石油流动格局及供应安全分析
本文选题:石油资源贸易网络 切入点:资源流动 出处:《资源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本文从资源流动视角并借助复杂性网络方法,定量刻画中国石油资源供应网络和时空格局变化趋势,旨在通过构建石油资源供应安全模型,模拟不同供应中断情景下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衰减轨迹,从而揭示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演进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1990-2015年期间中国对世界石油资源贸易网络中其他各国的影响逐步增强,而世界出口国对于中国石油资源进口的影响不断下降,中国石油资源网络物资传输效率呈先降后升趋势;(2)中国石油资源进口来源地从亚太地区转移到中东、非洲、俄罗斯、中亚以及美洲地区;(3)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历经快速提升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进口来源国政治稳定性是影响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的关键要素;(4)目标性中断对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的危害十分显著,防范主要进口来源国的目标性中断对于保障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模拟结果还显示,在进口来源区域及国家层面实施多元化战略,如加大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以及美洲地区的石油资源进口,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石油资源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保障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flow and with the aid of complex network method,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describes the changing trend of oil resource supply network and space-time pattern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ecurity model of oil resource supply.In order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oil supply security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decay trajectory of China's oil supply security is simulated under different supply interruption scenarios.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a's influence o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il resources trading network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1990-2015,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world's exporting countries on China's oil resources imports has been declining.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network material transmission has declin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the source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import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th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Russia.In Central Asia and the Americas, China's oil supply security has entered a stable stage of development after a rapid improvement.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import is a key element affecting the supply securit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the harm of the targeted interruption to the security of the suppl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is very significan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d against the target interruption of the main import countr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pply safet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Sim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of import sources, such as increased imports of oil resources to Russia, Kazakhstan, Azerbaijan and the America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diversification of risks,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trading network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na's oil resources suppl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46;41401644;41271547;4150143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03000150014)
【分类号】:F274;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洁;刘立涛;成升魁;沈镭;鲁春霞;;石油资源流动框架构建——以中国为例(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6年05期
2 田春荣;;201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6年03期
3 沈镭;刘立涛;王礼茂;陈枫楠;张超;沈明;钟帅;;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情景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3期
4 安海忠;陈玉蓉;方伟;高湘昀;;国际石油贸易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22期
5 史春林;李秀英;;霍尔木兹海峡安全对中国进口石油供应和运输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3年07期
6 刘立涛;沈镭;高天明;刘晓洁;;中国能源安全评价及时空演进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7 刘立涛;沈镭;刘晓洁;;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8 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牛海玲;;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9 赵媛;郝丽莎;;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地域类型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10 赵媛;郝丽莎;;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忠攀;林瑞;杜爱民;;EGR稀释的高膨胀比汽油机研究综述[J];汽车技术;2018年01期
2 田茂红;;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02期
3 钟帅;沈镭;赵建安;孙艳芝;武娜;;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中国碳税政策的协同模拟分析[J];资源科学;2017年12期
4 徐玲琳;王强;李娜;杜雪;伍世代;田兰蓝;吴琛璐;丁哲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安全时空格局演化过程[J];地理学报;2017年12期
5 李鹏元;杨树文;杨玲莉;闵霄;张珊;;兰州市安宁区彩钢棚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7年12期
6 赵亚博;刘晓凤;葛岳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分布格局及其与中国合作中的相互依赖关系[J];地理研究;2017年12期
7 李鹏远;周平;齐亚彬;唐金荣;;中美两国石油供应风险对比研究及启示[J];中国矿业;2017年12期
8 程蕾;孙春升;;我国煤炭企业国际比较及强国战略实施[J];煤炭经济研究;2017年11期
9 张进;王诺;;基于“场”理论的世界铁矿石资源分布与流动形态[J];经济地理;2017年11期
10 张丽;;2017年下半年中国LNG进口运价走势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春荣;;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5年03期
2 武红;谷树忠;关兴良;鲁莎莎;;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3期
3 殷冬青;吴秉辉;;中东北非动荡与中国石油进口安全[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10期
4 金雷;牟雪江;;绕过海峡实现石油运输本质安全[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8期
5 邓凯;;中东北非变革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J];新产经;2012年07期
6 张茉楠;;我国石油安全如何穿越“伊朗迷局”[J];商周刊;2012年07期
7 刘洪;;霍尔木兹之劫[J];新民周刊;2012年04期
8 刘立涛;沈镭;张艳;;中国区域能源安全的差异性分析——以广东省和陕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12期
9 刘鹤;金凤君;刘毅;丁金学;许旭;;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评价与优化[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10 刘立涛;沈镭;;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彬;海湾战云能否拨动中国石油神经?[J];中国石化;2003年04期
2 刘克雨;巴菲特与中国石油争利还是双赢[J];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11期
3 周则男 ,吕桐树;主人颂歌——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报道之二[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年09期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四个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远程培训网”协议签订[J];石油教育;2005年06期
5 ;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J];石油政工研究;2005年06期
6 ;稳步发展中的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4期
7 刘曙光;;中油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综述[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05期
8 邬静;;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年01期
9 马川;;“股神”力挺中国石油的启示[J];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05期
1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和谐研究院建设,为中国石油上游发展作出新贡献[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许红;;加入WTO中国石油的发展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中国石油资源形势初步调查分析——胜利油田史宝群[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冠明;何国正;;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5 田在艺;;孙健初先生对中国石油事业的贡献[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6 陈志红;;水做柴油原料梦想成真[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7 张立生;;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大发现[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湘洪;;面向2020年我国炼油石化产业必须重视的若干问题[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耿新宇;黄小燕;;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石油资源评价预测[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云龙;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网站正式运行[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卡塔尔石油和壳牌及中国石油签署新协议[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记者 张立岩 李向阳;为中国石油形象建设传递正能量[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石绍全 通讯员 汪云萍 栏目主持 谭萍;“油是农机宝,中国石油可靠!”[N];中国石油报;2013年
5 记者 薛梅 马莹莹;苏丹全国大会党代表团访问中国石油[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王冬梅;中国石油:大公司大责任[N];工人日报;2007年
7 王莉;中国石油:效益与责任并重[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记者 邱宝林 陈金国 郭影;同心同德 继往开来 把中国石油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罗良才 郭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出中国石油应有的贡献[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刘晓飞;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石油持续发展引擎[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恩泽;石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刘道信;中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刘锡健;石油资源资产价值管理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柳荫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堂军;关于中国石油国际化的战略思考[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李红欣;我国劣等石油资源开发财税政策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3 张华静;资源复合价值观导向下的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益忠;中国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的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孙明燕;石油资源渐趋枯竭油区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黄潇涛;北极石油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秀梅;论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的竞争与合作[D];西南大学;2007年
9 左宪亮;国民政府对西北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谢应华;基于改进熵值法对新疆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4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2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