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追赶中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共演——阿里巴巴集团纵向案例研究
本文选题:商业模式设计 + 技术创新战略 ; 参考:《科研管理》2017年05期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latecomer enterprises to catch up with technology. China's latecomer enterprises in technological catch-up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ome enterprises have moved from catch-up to catch-up stage.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single case study of Alibaba,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simulation mechanism of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of latecomer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es an environ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 Business model design-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technology catch-up with a composite perspective linked to the framework, draw the main conclusion: 1)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dynamic matching and their common evolu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ode for latecome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echnological catch-up. (2) the coproduction process will interact well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and thus better realize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ical catch-up will in turn affect the desig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choice of strategy of the latecomer enterprises. The conclusion enriches the technological catch-up research of the existing latecomer enterprise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树人大学;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课题成果(编号:14JDFW01YB,15JDXD01Z),起止时间:2014.10-2017.9,2015.9-2018.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1232013),起止时间:2013.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71502163),起止时间:2016.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1472164),起止时间:2015.1-2018.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15BAH18F01),起止时间:2015.4-2016.12
【分类号】:F273.1;F7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1期
2 ;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0年05期
3 陈晓玲;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4期
4 蓝海林,谢洪明,蒋峦,谢卫红;从整合的角度全面理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本质特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8期
5 李世聪 ,付宏渊;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技术经济;2001年09期
6 毛翠云;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技术经济;2002年05期
7 李世聪;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高明;谈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山西科技;2002年03期
9 束荣新,冷一欣;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析[J];苏南乡镇企业;2002年08期
10 支文广;张建诺;杨安旗;;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鹏;何凤;张展;;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杨舒杰;袁红梅;刘皓;;辽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原顺梅;李维翠;;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基于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调查问卷[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牛振喜;肖鼎新;魏海燕;郭宁生;;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构建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胡迁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A];'2007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高层论坛嘉宾讲演材料集[C];2007年
6 龚红;李燕萍;李玲;;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基于红光高清的案例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翔;;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走武钢可持续发展道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孙立文;;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张海燕;邵云飞;;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国武;李玲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汝敬;我市两企业加盟国家首批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2 金振蓉;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光明日报;2007年
3 科技部党组书记 副部长 李学勇;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和模式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彭溢 见习记者 车轮;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黑龙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丽云;黑龙江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燕蓉;我市首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书喜 吴量亮;5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安徽日报;2010年
8 付贵福 孙燕;我市认定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N];济宁日报;2010年
9 记者 镡立勇;我省将启动建设20个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刘月青 张莉莉;省干细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市成立[N];泰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瑞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新宇;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唐国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余宙辉;技术创新战略与研发绩效评价指标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其东;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吴慧敏;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戚文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娟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周海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吴盈萤;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下的技术创新审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7 江旭峰;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8 郭婷;著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潘洋;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10 乔欢欢;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3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9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