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在职培训对员工工资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5-02 06:26

  本文选题:在职培训 + 比较优势 ; 参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11期


【摘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本文认为比较优势会提高员工培训可能性并带来更高工资回报,由此培训工资回报随着培训可能性上升而增加,这会加剧工资不平等。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使用Brand和Xie(2010)的匹配平滑法研究了企业在职培训对员工工资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除部分低工资员工外,总体上培训工资回报随着培训可能性上升而提高,其中培训可能性为0.7-0.8员工的工资回报最高,不低于8%,远高于培训平均工资回报的5.5%。此外还发现有稳定劳动合同、较高职位等级以及在大企业就业的员工的培训机会更大。为增强在职培训的平等性和均衡性、缩小工资差距,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和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培训税、侧重支持中小企业的在职培训等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employee training and bring higher salary return, which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ining possibility, which will aggravate the wage inequality. In order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this paper uses the matching smoothing method of Brand and Xieqi 2010 to study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 of on-the-job training on employees' wages based on the Chinese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matching data in 2013.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except for some low-wage employees, the overall return of training wag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ining possibilities, in which the training possibilities of 0.7-0.8 employees have the highest return, not less than 8,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training salary return of 5.555. It also found that stable labor contracts, higher job levels and greater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ees employed in larg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quality and balance of on-the-job training and narrow the wage gap,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training tax and focusing on supporting the on-the-job train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研究”(13AZD005)资助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通幸;;企业职工在职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4年06期

2 张婧,赵霖平,彭科新;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成本的计算与分担问题[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湘萍;;企业在职培训对员工收入增长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8期

4 关晶;Ronald L.Jacobs;;结构化在职培训方法的运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04期

5 于希建;;对当前企业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2年05期

6 于平;国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J];管理工程师;1997年01期

7 高文举;;海尔员工在职培训细则[J];销售与市场;2001年03期

8 周生;;企业员工在职培训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化工;2005年05期

9 周荣蓉;;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谢小青;;在职培训投资的调查分析[J];财政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建英;谈娟;;企业在职培训投资收益与风险问题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湘萍;丁小浩;;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继禾 著;“富思特”印象——走近章治安[N];中国包装报;2003年

2 魏杰;培训应因职施教[N];市场报;2002年

3 刘斌;构建学习型组织 提升组织创新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成园;社会网络视角下考虑异质性员工应得关切的行为契约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锐;企业员工在职培训课程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陈悦;Y公司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效果分析与优化方案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3 殷丽娟;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谈娟;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决策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钰茹;鞍山银行在职培训模式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6 乐志成;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企业在职培训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史志明;员工个体特征与在职培训机会获取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森;TMT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动态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程强;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杨昀;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研发支出与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32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32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