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节俭式创新:面向新兴市场的创新新范式

发布时间:2018-06-26 19:58

  本文选题:节俭式创新 + 新兴市场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3期


【摘要】:新兴经济体中的创新,由于其显著异于经典创新模式而广受关注。学界提出核心理念为"用更少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节俭式创新"概念,用以解释新兴经济体中出现的新的创新现象。同时,一些学者尝试进行节俭式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节俭式创新的概念、过程、理论框架以及实践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不一致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并构建一个整体性框架以指导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从而为广大金字塔底(BOP)人群更好地服务。基于这一目的,文章从节俭式创新的缘起入手,然后回顾了节俭式创新各种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相关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比较视角,识别了节俭式创新范式的独特性。最后给出了回顾结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议题。
[Abstract]:Innov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 innovation model. Academic circl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rugal innovation" as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 to more people with less resources" to explain the new innovation phenomen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At the same time, some scholars try to buil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rugal innovation.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proces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e of frugal innovation show diverse and in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 holistic framework to guide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masses of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 (BOP). 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origin of thrifty innovation, and then reviews various related concepts of thrifty innovation. On this basi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further reviewed. Then,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identify the uniqueness of thrift innovation paradigm. Finally, a review conclusion is given,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are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00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08085MG156)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土吉万;;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J];招商周刊;2008年02期

2 毛小波;周国耀;陈文轩;;创新人物价值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标准[J];新东方;2009年Z1期

3 尹一丁;;找出你的创新短板[J];时代经贸;2012年08期

4 郑语;略论社科成果的创新价值[J];南方经济;1996年08期

5 刘学清;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饲料;2000年11期

6 汪浩;关于创新规律性的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谢易苍;台湾精品 创新价值[J];上海包装;2003年01期

8 秦祖泽;创新的哲学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乔松楼;;到底是什么影响了科研和学术创新?[J];北京观察;2003年07期

10 曹山河;论创新价值观[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东;杜稳灵;;企业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2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贵州省老科协、贵阳市老科协课题组;;自主创新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4 王桂兰;刘莹莹;;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提高我省对外贸易自主创新能力[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王凤彬;甄珍;;创新研究中的多层次性及其发展前沿[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隋映辉;赵琨;丁海洋;;建设创新型城市:我国主要问题形成条件及政策建议[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李晓西;赵峥;;对科技创新驱动首都科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黄群慧;;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分析[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龚毅;杨利峰;;双元机制与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相互关系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林志扬;林泉;;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杨艺;利用大数据开创新价值[N];重庆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潘辉 通讯员 刘爱德 李奉臣;用创新引领企业和谐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胡敬科;TCL电脑细分创新价值[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贾学颖;创新,我们还缺点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9年

5 黄乃君;创新呼唤草根英雄[N];人民邮电;2010年

6 绍兴市林业局 徐江峰;以“三圈理论”指导创新实践[N];绍兴日报;2011年

7 天天;让创新成常态[N];人民邮电;2011年

8 ;创新价值的6种形式[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9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王新平;班组创新工作室:提升创新价值[N];工人日报;2011年

10 科技部调研室 刘琦岩;迎接颠覆性创新群集到来的挑战[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汪寅;科技原始创新问题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马云俊;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评价[D];辽宁大学;2013年

4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阎立;技术惯域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凤娣;论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希炯;知识管理中知识转换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敏;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颠覆性和维持性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红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蕊;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3 郭飞;风险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易蓉;支撑企业发展的创新文化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军;创新驱动要素的维度体系、协同发展及路径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丁元杰;联盟能力、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郑小舟;M制药公司创新平台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陈昊天;跨界搜索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朦;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春玲;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渤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71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071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