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协同创新系统共生模型及稳定性研究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knowledg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existence model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stable coexistenc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studi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of new technology by sim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s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only related to the competitive coefficient among the systems and the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ember enterprises. The core enterprises' learning ability and initial market share affec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competition. The time needed to achieve stable state of emerging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fference of competition coefficient, the difference of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member enterprises, the difference of initial market share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enterprise 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of new technology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novation agent, deepening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on ag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er and sharing of knowledg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7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C1250)
【分类号】: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林;为新兴技术制定战略[J];改革与理论;2003年10期
2 赵洪江,陈学华,苏晓波;新兴技术、新技术、高技术及高新技术概念辨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11期
3 许平;;新兴技术企业边界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4 卢文光;黄鲁成;;基于产业化潜力评价的新兴技术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2期
5 侯剑华;王鹏;;国内新兴技术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6 冯昭奎;;展望二十一世纪前叶的新兴技术产业[J];未来与发展;1988年02期
7 赵振元;银路;成红;;新兴技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和特殊市场开拓的思路[J];中国软科学;2004年07期
8 银路,萧延高,萧磊;新兴技术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管理科学论坛(2005)“新兴技术管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9 高旭东;“后来者劣势”与我国企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对策[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鲁若愚,张红琪;基于快变市场的新兴技术产品更新策略[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侯剑华;都佳妮;;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开发策略浅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程跃;银路;李天柱;;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演化的关系及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邓光军;曾勇;;新兴技术的研发投资决策[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银路;王敏;;新兴技术的市场拓展与实物期权思维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林;周宗放;;基于信度理论的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高峻峰;;基于新兴技术演化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以计算机技术和IBM公司为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宋杨;王桂波;苏强;;潜艇噪声控制与利用新兴技术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3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杜鹏;治理新兴技术风险需整合利益相关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余江;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化如何破局[N];学习时报;2014年
3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管-学-研-产”共促战略性新兴技术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罗军;新兴技术、产业是制造业转型之引擎[N];福建工商时报;2013年
5 记者 段曙东;关注新兴技术 促进产业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霞;2014年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三)[N];科技日报;2014年
7 沈雪石 刘长利 吴集 敖锋;10年百项新兴技术看台[N];科技日报;2013年
8 《网络世界》记者 于翔;关注六大领域 IBM成立新兴技术大学[N];网络世界;2013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2014年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一)[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子 英;新兴技术正在挑战知识产权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敏;新兴技术“三要素多层次”共生演化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瑛;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何应龙;新兴技术企业产品预测、市场价值与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宗年;新兴技术管理体系与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高峻峰;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光军;研发与新兴技术投资的实物期权模型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卿;新兴技术获利方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鹏;战略性新兴技术辨识方法研究[D];大连大学;2013年
3 郭彦丽;新兴技术跨领域评价方法及对策建议[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钮冬艳;3D打印在偶动画中的探索与应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5 刘中杰;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峡谷”特征及成因[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伟;基于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饶蕾;新兴技术领域商业模式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峰;新兴技术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峡谷”跨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柴张琦;新兴技术企业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汪洋;新兴技术与其组织关系探析[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15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31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