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作为创业板公司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创业板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创业板公司不仅能够通过IPO获得资本投入,IPO后所受到的营运和监管要求也能够给公司带来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根本转变,有利于公司的规范管理,使其价值上升,这就决定了创业板公司具备IPO的动机。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末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成立之初增长了16倍,每年平均有79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由此可见在创业板市场上,公司IPO的需求居高;然而根据以往学者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分析,IPO后的业绩下降成为了创业板常见的发展态势,这种IPO后的业绩下降不但不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而且会给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持续有效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基于创业板IPO需求居高的形势、IPO后业绩下降的普遍现象以及IPO后业绩下降现象给证券市场所带来的问题,分析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总结出改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论文对国内外研究IPO前后业绩变化的文献进行了归纳,从中总结了与业绩变化相关的理论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另外,本文对国内外IPO前后的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由此展开了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以2010-2012年在创业板IPO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IPO前两年至IPO后两年为研究期间,首先从公司的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进行了现状分析;其次从股权结构、盈余管理以及筹资规模和市盈率三个方面对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以IPO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作为因变量,以股权结构、盈余管理以及筹资规模和市盈率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根据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反映出来的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在IPO后呈现走弱的趋势;风险投资持股与创业板公司IPO后的业绩变化显著正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创业板公司IPO后的业绩变化显著负相关,真实盈余管理对创业板公司IPO后业绩变化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大;筹资规模与创业板公司IPO后业绩变化显著负相关;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其他影响因素与创业板公司IPO后业绩变化的显著相关关系。论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对创业板公司而言,应提高治理水平及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创业板投资者而言,应对市场全面考察后作出理性抉择;对证券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审查,规范风险投资市场的运作和发展,要求公司完善内部信息披露机制,对公司筹集的资金加强管理控制。从而减弱创业板公司IPO后业绩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促使创业板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业绩变化 创业板 IPO 股权结构 盈余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11-12
- 1.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17
- 1.2.1 本文研究的内容13-15
- 1.2.2 本文研究的方法15-17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7-27
- 2.1 IPO前后业绩变化相关理论17-19
- 2.1.1 委托代理理论17-18
- 2.1.2 盈余管理理论18
- 2.1.3 机会窗口理论18-19
- 2.2 IPO前后业绩变化研究综述19-27
- 2.2.1 国外IPO前后业绩变化研究综述19-21
- 2.2.2 国内IPO前后业绩变化研究综述21-24
- 2.2.3 IPO前后业绩变化研究述评24-27
- 3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现状分析27-35
- 3.1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盈利能力分析27-28
- 3.1.1 收入的盈利能力分析28
- 3.1.2 资产的盈利能力分析28
- 3.2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营运能力分析28-30
- 3.2.1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29-30
- 3.2.2 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30
- 3.3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偿债能力分析30-32
- 3.3.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31
- 3.3.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31-32
- 3.4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发展能力分析32-35
- 3.4.1 利润增长能力分析32-33
- 3.4.2 资产增长能力分析33-35
- 4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35-41
- 4.1 股权结构因素35-37
- 4.1.1 股权集中度36
- 4.1.2 股权制衡度36
- 4.1.3 股权性质36-37
- 4.2 盈余管理因素37-38
- 4.2.1 应计盈余管理37-38
- 4.2.2 真实盈余管理38
- 4.3 筹资规模和市盈率因素38-41
- 4.3.1 筹资规模38-39
- 4.3.2 发行市盈率39-41
- 5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1-55
- 5.1 研究方法41-44
- 5.1.1 创业板公司业绩度量方法41-43
- 5.1.2 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分析方法43-44
- 5.2 指标、样本及数据44-49
-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44-48
- 5.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48
- 5.2.3 数据处理方法及过程48-49
- 5.3 实证结果分析49-55
- 5.3.1 股权结构对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51-53
- 5.3.2 盈余管理对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53-54
- 5.3.3 筹资规模和市盈率对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54-55
- 6 结论建议与展望55-61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55-58
- 6.1.1 研究结论55-56
- 6.1.2 政策建议56-58
- 6.2 所作的主要工作和本文的创新之处58-59
- 6.2.1 所作主要工作58
- 6.2.2 本文创新之处58-59
- 6.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59-61
- 6.3.1 不足之处59-60
- 6.3.2 研究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77
- 致谢77-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阶;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2 李大守;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3 马吉良;上市公司资产置换透视[J];群众;1998年07期
4 王彪,张建成;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对江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建议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1期
5 刘大可,朱春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冷思考[J];中国工商;1999年03期
6 王章明;;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从宁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效果看重组的要点[J];宁波经济;1999年09期
7 张高丽,霍伟东;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3期
8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9 谢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0年02期
10 李志鹏;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长江;赵宇恒;;ST公司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郑敏;;地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3 姚禄仕;李胜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艳;韩立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文;;上市公司重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卓;;加速上市公司重组是东北当务之急[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澄清媒体报道[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胡作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浙江出台监管新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ST国嘉出售三公司资产[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川;创兴科技股东大会因故取消[N];证券日报;2004年
5 潘青山;监管机制将加严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难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记者 蔡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短视”[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杜海涛;长城公司资产处置取得进展[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规范法人权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耿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年底加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杲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马军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价值[D];复旦大学;2007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袁继国;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祝玉斌;中国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洪卫青;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丹纯;国有股权比重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聪;上市住宅类房地产公司ROE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燕青;基于财务视角的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王娟;郑州延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治理模式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董晓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佳祺;中国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刘伟;秦皇岛首钢兴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张晓慧;我国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9 汪洋;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张允明;上市公司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89856.html